前文导读
《元宇宙:复刻人类社会》第二章内容:《创造,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节选。
协同网络的创造实践
新冠疫情的出现,让高频的人群流动变成具有风险的事情,尤其是对中等以上的企业规模而言,远程协同成为新冠疫情出现之后,企业最为急迫想要实现的经营模式。对于平台企业而言,还有一层思考,如何激发个体力量,将是一本万利的事情。
最典型的就是手机厂家的主题,过去手机主题是手机品牌方免费提供给用户的,或者说过去卖硬件的往往只能通过硬件赚钱,苹果的App Store模式创造了手机品牌方还可以通过软件业务创收,而国产品牌方更进一步,现在尤其是安卓阵营的手机用户应该发现,厂家提供的免费手机主题越来越少,更多好看的手机中主题是收费的,不要忽略这个看似不起眼的业务,今年某品牌方曾介绍过,其中一个热销主题让创作者就创收上千万,大家就可以想象手机品牌方能获得收入是多少。
同样,上文中我所分享的企业级OA平台,也实现了同样的模式,通过企业运营平台,整合企业级软件开发商的力量,实现企业级软件分发的模式。
协同网络的构建不仅仅是个体或者企业正在思考的事情,对于更大的平台方而言,协同网络的搭建,不仅仅能够激发用户的潜在力量,还能为自己创造一块新的收入模块,而且这个收入对于平台而言,所付出的投入极少。
协同是数字时代最重要的特征,而协同网络更是数字网络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无人可以忽视。
智能化的创造实践
智能的进程离不开协同网络,换句话说协同网络是智能化最关键的前一步,没有一统的协同网络,就难以实现足够复杂的数据源集成,也就难以给智能赋予更多的进化条件。
“虽然并非所有云端数据都需要分析,但缺了云计算基础架构就无法实现人工智能在工业流程上的广泛应用。特别在涉及产品销售以外的新型商业模式中—比如无须购置设备,而只使用其功能的方式,也就是按使用费用—云端基础架构在灵活性、可扩展性及数据和应用的安全性方面都超出了实地安装的设备。”—《工业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应用场景与前沿案例》,乌希里希·森得勒主编。
有限的智能(尚不能适应复杂环境的自动化称之为有限智能)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很多的场景之中,尤其是在智能设备辅助,媒体内容等领域,我们也可以说智能首先是从工具开始的。
通常我们在谈论智能的时候,往往理想化的将其等同于万物智能,但是就智能化本身所面对的场景也是极为复杂的,无论是网络的智能化,还是智能机器的智能化,都是限定在某个领域,某个终端,某个节点网络首先实现智能,而非万物的智能。所以,以这个视角出发去理解智能,可能也会更加理性,能够消除对智能的恐惧,或者说当下我们距离智能还非常遥远,最为关键的一步:万物互联这个场景仍需要漫长的过程,真正实现从人到物再到机器的互联互通这个过程就是漫长的,正如当下我们所谈论的元宇宙本身,就是实现万物互联互通最为关键的一步。
虚拟技术与云计算技术,前者为无限空间的实现提供了可能,而后者为互联互通提供了可能,所有技术的组合为构建复杂系统提供了基础条件,而想要完整映射现实中的若干个场景,复杂系统的实现条件是关键的步骤。
复杂系统的搭建能力,能够最为直观地帮助人们理解事物内在体系,甚至能够进一步推进科学发展。
最典型的就是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发现,1951年富兰克林进行了一场演讲中提出了A型DNA的X射线衍射图,1952年富兰克林提了份报告,研究结果收录在一份用于提交给访问委员会“MRC报告中”,说明A型DNA的对成性。沃森和克里克正是因为看到富兰克林的报告,终于在1953年2月28日这天,世界上第一个DNA精准模型诞生了,属于生命科学化时代的发现,有力的启发了人们思想认知,并开创了新的学科—分子生物学。
未来我们所设想的智能是能够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们又将通过智能辅助我们对复杂系统的理解,所以智能的工具属性在早期阶段体现的非常明显。
“成千上万的计算机科学家在诸如TSP和VRP这样的难题上投入巨大的精力,倒不是因为他们对卡车司机和推销员有关心,而是这类问题在许多其他领域也会时不时冒出来。为了绘制复杂分子的原子结构图,化学家需要使分子结晶,再将X射线束照射到晶体上,测量其他原子如何衍射光束。问题是,单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达到目的,化学家需要转换数百个角度来测量光束的衍射。换句话说,晶体的位置需要被旋转数百次。旋转得越合理,这些位置之间的总路径越短,实验所花时间就越短。”—《如何解决复杂问题》,安德烈亚斯·瓦格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