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起得稍早些,赶上奶奶在热早饭。太阳灰溜溜躲在云层后面,没有阳光照进灶屋来,奶奶的身影藏在明灭跳跃的火光中。
见我难得早起,奶奶与我打了声招呼,让我看看锅里的粽子热好没。揭开锅盖,腾腾热气涌上面颊,携来些许粽子的香味,不怎么的浓郁。
我有些迫不及待地拆开一个来解馋,酱红色的江南糯米色泽鲜润,饱满弹牙,味道刚刚好地挑逗着人舌尖,分外缠绵。
粽子是亲戚捎来的嘉兴咸味粽,并不怎的符合本地人的口味,味道是好的,却到底走进不了人心底。一家子在饭桌子上悠悠然评着这粽子,话题却忽然拐进那些徘徊在心尖尖儿上的往昔吃食。
我对清水粽一向不怎的偏爱的,不过要吃,却还是挑剔。最爱的要数二奶奶亲手做的三角粽,竹叶子的清香妥帖地融入白嫩软糯的粽里,用草灰水泡过的糯米丝毫不见了涩味,就着白糖一蘸,满嘴的香软清甜。说就说到了这蘸料,姥姥家用炒香的芝麻豆面儿混着白糖,就用那绿豆粽那么一裹,便是日思夜想,是辗转反侧。
南北饮食,八大菜系。吃过了各色的菜肴,评价好吃的多,可要说真正走进了人心的,也还是要那一句:“像妈妈做的菜”。确实啊,记忆里的许多味道,都是被家里掌勺的人铭刻进了骨子里,种在心底,幽幽开出一朵名为“牵挂”的花来。
我还爱,爱奶奶亲手做的草灰咸蛋、猪油炒饭,爱爷爷打的豆花饭,爱留在记忆力里的五仁月饼,爱焦香板鸭和干辣椒面,爱早起的铺盖面。
它们是童年里无可取代的风味,是打开一段段尘封记忆的钥匙。
儿时的我在上学前的清晨,端着一碗油亮入味的猪油炒饭站在门槛上,乖乖地让奶奶为我梳头;每天守在大柜子前眼汪汪地等着爷爷切一小块月饼;放学之后,缠着来接我放学回家的奶奶买上一块钱三个的蜂蜜小馒头;月假回家突发奇想问一句:“今年咱们还有做草灰蛋吗”,下一次回来就会有蛋黄橙黄剔透的草灰咸蛋静静等候……
爱美食,爱我的中国胃,爱热气腾腾的生活,更爱有你们在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