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持续推进高额彩礼、大操大办、散埋乱葬等突出问题综合治理。推动党员干部带头承诺践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近年来,农村高额彩礼攀高不下,人情攀比之风此起彼伏,给婚嫁增添了许多“交易”的意味。持续整治婚俗陋习,培育婚俗新风,深入推进农村高额彩礼专项治理党建引领行动正当其时。
“点面”结合,正反向激励并行提整改整治成效。加强分析研判,对存在高额彩礼、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问题突出的确定为重点村,建立健全县级分管领导、乡镇包村领导、驻村第一书记、村党组织书记包抓责任体系,制定“一村一案”,建立重点村整改整治台账,压紧压实村党支部直接责任,全面理清存在问题,紧盯整改整治任务精准靶向施策,整村推进、逐项销号,持续重点整治。运用正反向激励机制,坚持重点村动态管理,对治理高额彩礼和宣传引导适婚青年弘扬婚俗新风工作落实有力、成效突出的村党组织优先评星晋级,落实集体经济收入奖励;对治理工作推进不力、弄虚作假、高额彩礼问题频发的村党组织,降低星级,纳入软弱涣散村进行“回炉”整顿。将治理高额彩礼、人情攀比、大操大办等问题作为各级党组织书记述评考及政治素质考察的重要内容,纳入基层党组织评星定级标准和村干部考核内容,以重点村示范整治推动基层党组织对标看齐,促进治理效能大提升。
“上下”同步,分级分类处置促任务落实。聚焦县管干部、村干部、普通党员等不同群体管理权限,分类施策,以组织处理、党纪政务处分倒逼责任落实。针对县管科级领导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村监会成员本人及其子女、普通党员落实专项治理任务中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形问题,结合《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提前分析预判,提出问题处置情形参考,引导党员、干部加强自我约束。强化党员干部及其子女婚嫁事项报备监管,联合纪委监委加强跟踪督查,发现未报备或不如实报告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及时作出处理。建立健全村级干部和农村党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事前事后分级报备承诺制度,明确彩礼数额等报备事项,加强监督管理。
“内外”兼修,宣传教育强化思想引领。坚持用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把移风易俗、《婚姻法》等作为农村党员干部集中学习教育常设议题,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常态化抓好思想引领。发挥县乡两级党校党员教育培训阵地功能,把农村高额彩礼专项治理、建设文明乡风有关内容纳入驻村干部、农村党员冬季轮训等培训班次课程设置,引导党员干部共同抵制陈规陋习,培养社会文明新风。丰富活动载体,通过“开展一次集中摸排、召开一次主题党日、讲一次专题党课、签订一份承诺书、开展一次集中宣讲、选树曝光一批正反面典型”等活动,大力宣传治理高额彩礼、人情攀比、大操大办等问题的政策措施、典型事例和经验做法,推动执行“新风尚”成为群众的行动自觉,让乡风文明在新时代的农村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