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理性》亲密关系

亲密关系中我们往往有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我们会和父母合不来?严格教育好还是宽松教育更好?“棍棒教育”和溺爱有什么危害?为什么自己最亲密的人还没有陌生人对我们好?

一、为什么和父母合不来?

1.原因

成长会经历两次自主性提高,幼年身体自主性提高,青春期心智自主性提高,自主性的提高会使我们对权力需求变大,从而产生分歧。

2.两种普遍教育方式

a. 严格教育

坏处:自主性被打击,不敢独立,担心社会评价。

好处:更遵守道德规范,会换位思考,理解别人的情绪。

b. 宽松教育

坏处:娇纵跋扈,缺乏行为约束力,以自我为中心。

好处:自主性得到发展,敢于尝试。

两种教育方式有普遍的倾向性,同时有利有弊。所以如果不是极端情况,都不能将自身的不足都归于父母的教育。

因为没有完美的教育,父母本身也是普通人。

3.将问题归于童年的危害

将所以问题归结与童年,会让我们失去自我审视的能力,拒绝改变,那么我们会一而再再而三的遭受不幸,无论是爱情还是工作。

4.怎样处理

我们并不需要和父母和解,我们需要和自己和解。不能以童年的不幸,作为拒绝改变和忽视自身不足的借口,我们要做的是认识自身的不足,展望未来。

二、“棍棒教育”

1.实际效果

高频率的施加“暴力”,大多会让孩子产生“适应性”,换句话说,他们只是学乖了,而不是变乖了。

2.本质

“棍棒教育”或者说使用暴力,其实是一个人低能的表现,他们缺乏足够的知识,不懂寻找其他更有效的解决方法。

3.副作用

长期生活在恐惧中的孩子,思维会出现窄化效应,因为他们脑子里想到的不是如果发展自己,而是如何保护自己。

4.怎样教育

a. 从改变环境入手

让孩子在一个好的环境生活,更有利于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改变孩子的思想观念。这里的环境不光是外部环境,还有内部环境,如父母的行为、语言等。

b.赞美往往最有效

孩子最容易受暗示,而赞美这种贴标签行为更是具有极强的暗示性,让他们接受标签,从而接近标签。

最后记住,“棍棒”作为教育的最终武器,威力最大时,不在于使用它,而在于威慑。


三、溺爱:不要以爱的名义放纵任何人。

1.为什么不要溺爱

因为一个人的成长需要外界的反馈,不管好坏,反馈越多,成长会越快。以溺爱为由过度的保护,使得个体不到足够的反馈,反而会成为个体成长最大的阻碍。

2.边界效应

指在各个生态系统的边界地带,生物的多样性非常高,而且这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最高。同理可以用着人身上,反馈越多,适应性越强。

3.怎样做

不要成为束缚孩子的枷锁,我们自己也不完美,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让他做一个正直的人。让孩子多尝试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生活,当他有了自主意识,反而更容易教育孩子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四、有一种爱叫放手

1.尊重自然规律

在自然界中,动物到了青少年时期意味着分别,所以遵从自然规律学会放手。

2.包容

关系主体从家庭转移到朋友,想法不在一致,学会包容孩子的不同想法。

3.理解

没有完美的教育,孩子也不可能成为教科书一样的理性状态,我们也不是完美的,学会理解孩子的不完美。

五、预期效应

为什么和亲密的人,反而没有朋友对我好?

1.预期过高

与亲密的人相处,我们不自觉的会提高预期,理所应当的认为他们会对自己好。而面对朋友或者陌生人时,我们预期就不会这么高,只要一点点好我们就会很感动。

2.然后避免高预期带来的负面情绪

“抱着最坏的打算,做最大的努力”


总之,始终抱着“帮我是情分,不帮是本分”的态度,能清晰的看到谁为自己付出,当面对拒绝,也能多一些理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