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看了一会儿中国成语大赛,这已经是当下很罕见的有文化层次的节目了,这期是决出八强,已经晋级的几位选手都来自于清华北大这些,尤其多数是来自北大的同学。成语类比赛体现出来的是成语掌握能力、古典文化掌握能力,虽看起来是知识类比赛,但几位选手的引经据典、反应速度均令我辈望尘莫及,这类反应能力毫无疑问来自于被激活神经元的个数及大脑神经元之间的无限连接,才使得知识点之间的连接速度如此之快,生物电传导的速度可是和光速一样的,而对于如此多知识点的掌握毫无疑问离开这样强大的连接根本无法完成,因为在吸收知识的时候需要的就是连接的通路越多,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才会越多,知识也很快被掌握,而且掌握的很牢固。
这也是为什么一些人的知识量一生只有那么一点点,只能来做一些简单重复的工作,比如收银,苦力,当然在这里没有鄙视的意思,就是论事而已,现在教育虽然存在问题,但选拔智力突出者,这点我们的教育是可以做到的,中高考这类选拔考试选拔的都是知识积累多的人,这也可以解释两个现象:一是一些高中考生无论怎么复习,考上好学校的机会还是很小,而且这类人即便可以读到高的学位,取得的科研成果也是平庸的;二是社会上从事知识密集型工作的人绝少是在读书阶段不突出的。后来的人创造出来了很多开发大脑的办法,整理自己的思路,比如思维导图,形象化,金字塔等,这些办法都可以提升大脑的使用方式,我也都试用过有些效果,但我知道,这些都是不得已而为之,为笨人而准备的工具罢了。
大脑不是经过使用而变聪明,而是先聪明再谈得上好好使用。这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智力水准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决定,除了先天条件以外,13岁之前的孩子尚且有办法救治,可以扭转这个局面,13岁以后,要么努力,要么就在情商方面多下工夫选择其他的方向比较现实。各位家长,准家长,孩子要是玩不转奥数班就别让玩了,只要孩子在努力,成绩甚微,请别责怪孩子,不是他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