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创投报道,近日,红极一时的诸多涉虚拟币的区块链微信公众号已被微信屏蔽内容。另外全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也刊发了进一步开展虚拟货币交易场所相关整顿的通知。我国对依托区块链的虚拟货币,或者假借区块链名义发行的伪数字货币打击力度空前。当前区块链发展已走过了十年,脱离加密货币的区块链发展如何?
一、区块链网络关注度下滑,参与主体为中年男性群体
根据百度搜索指数,区块链的关注热度在2018年1月达到顶峰,然后开始迅速回落,2月中旬开始逐步增加,到3月上旬出现高点,然后开始整体呈现下滑趋势。通过对舆情分析,今年初的区块链热与比特币的涨跌有关,3月关注热度与两会期间两会的讨论关系密切。但由于两会期间政府整体呈现出审慎的态度,社会对区块链的关注度也开始逐渐下降。政策和投资收益是社会对区块链关注的重心。
另外,百度趋势指数(7月)显示,区块链当前参与主体人群为中年人,30-39岁人群占52%,40-49岁人群占25%,20-29岁人群占16%,50岁及以上和19岁及以下人群合计为7%。另外男性参与人群占72%,女性占28%。男性中年人群为当前区块链参与人群的主体。
二、区块链脱“虚”向“实”明显、未来两年大量区块链初创公司将面临艰巨考验
全球看,区块链发展呈“脱虚向实”的趋势。据IDC数据,2018年全球区块链市场份额中,金融业占60.5%,制造业和资源行业占17.6%,服务业14.6%,公共部门和基础设施行业分别占4.2%和3.1%。此外,据德勤2018年4月的统计,消费品业和制造业采用区块链技术的速度最快。来自消费品和制造业约74%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公司处于区块链开发的实验阶段或生产阶段。
我国区块链投资总体上也呈现向实业倾斜的趋势。据统计(MIIT,国内数据源itjuzi.com),截至2018年3月31日,我国区块链融资案例中,与实体经济相关的案例最多,达65家。其次是金融行业48家,然后是各种互联网平台等。同时,截至2018年3月(MIIT),64%的公司处于天使投资阶段、25%的公司处于A轮投资阶段,9%的公司处于战略投资阶段,2%的公司获得B轮投资。结合国际趋势,预计未来数年区块链与制造业和消费业结合会更为广泛而深入。
根据我们2018年3月底通过对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相关数据统计,国内约42%“区块链”公司是最近一年注册的,主要集中在深圳市和广州市。其中贵州最近1年成立的区块链公司占本省相关公司的93%,广州占88%,山东占80%,浙江和江苏分别占78%。结合上述我国区块链投融资情况,预计未来两年大量区块链初创公司将面临“断粮”危机,竞争烈度会越来越大。
三、各国企业对区块链技术投资态度较为审慎
据德勤2018年3-4月对中、加、法、德、美、英和墨西哥1053名企业高管的调研,各企业高管认为对区块链投资最大的障碍是监管问题(包含监管政策等)和项目的可执行性,分别占39%和37%。其次是安全问题、投资回报率不明确、相关技术和技能缺失等,各占35%、33%和28%。另外,有22%的高管认为没有迫切需求当前需要使用区块链技术,22%的高管认为缺乏创新性,还有20%的高管认为当前技术还不成熟。
四、计算力是区块链发展瓶颈,当前区块链的应用在安全性、低成本和易用性方面难以兼顾
区块链是一个从“码农”推向世界的技术创新,技术性价比本身是制约区块链技术市场化推广的瓶颈。当前全球“去中心化”作为区块链的核心优势已在过去十年中被不断强调。但区块链技术发展至今,由于受计算力的限制,我们发现依然存在一个三元悖论:去中心化的区块链设计中,立足于现有的计算能力限制,安全性、低成本、易用性三者只能兼顾其二。
在中本聪2008年的论文中就提出了使用分布式核算和存储,脱离中心化的硬件或管理机构,构建任意节点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均等的架构。理想的区块链是需要系统中参与计算节点共同维护的。这就会引发一个问题,在参与者计算力能力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区块低成本、高安全性和易用性?要解决这些问题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就是请服务商(中介)进行委托管理,或者直接使用区块链服务商的平台。这也是为什么各大公司都在争抢区块链项目开发先机的原因——抢占区块链平台市场。
五、区块链实业化过程中与物联网和边缘计算的融合发展趋势明显
据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统计报告,2017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将达到84亿,比2016年的64亿,增长31%,而全球人口数量为75亿。2020年物联网设备数量将达到204亿。在物联网市场需求高速增长的同时,新的计算力创新服务需求也随之扩大。根据IDC预测,到2020年,全球将有约500亿的智能设备接入互联网,其中主要涉及智能手机、人体穿戴设备、个人交通工具等,其中40%的数据需要边缘计算服务。边缘计算有着强大市场潜力,也是当前各服务商争夺的热点。
从当前发展看,边缘计算与区块链融合是物联网下一步发展的大趋势。一是边缘计算为区块链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提供了平台支持。物联网设备具有较低耗能、受地域分布限制等特点。物联网终端设备有限的计算能力和可用耗能是制约其区块链应用的重要瓶颈,但边缘计算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另一方面边缘计算与区块链融合能提高物联设备整体效能。但是,这一发展趋势依然还有系列问题有待解决,如区块链技术与物联网的结合面临服务托管、计算性能、响应时间和海量存储等方面的挑战;需要应对服务商可信度、认证安全和法律监管缺失三大风险等。
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区块链融合物联网和边缘计算过程中会出现,在区块链与其他实业融合过程同样会产生,因此对区块链实业场景应用项目评估时,需要慎重考虑。
六、区块链在我国工业物联网建设、智能制造升级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三个问题
在我国整体产业转型的浪潮下,随着智能制造的升级和工业互联网体系的广泛应用,可能会出现全新的商业模式。区块链与实业的结合与我国“数字化”的趋势一致,我们认为这一融合过程,当前需要注意三个问题。
一是算法和物理设备权责体系如何界定?以往的权责体系主要落脚到实际物体上。但按现在的发展趋势,物理设备逐步演化为算法的执行单元,而决策系统与终端本身开始分离。例如装载优步自动驾驶系统的汽车撞死行人后,是自动驾驶控制算法提供商的责任还是沃尔沃汽车传感器的责任?当前软件服务和硬件供给已产生明显的分离趋势。但相应的监管、权责标准却并不清晰,与之相关的利益报酬机制也不明确。这会直接影响智能制造的升级和发展。
二是智能制造标准制定思路是否应该转变?技术高速发展导致很多标准制定出来就已经滞后于现有技术发展。特别是在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体系大面积渗透的驱使下,各国政府都面临类似问题。在面向未来的智能制造发展中,是否可以将标准制定权放回市场,让其在技术发展竞争中自然产生呢?什么技术标准需要由市场决定?什么标准需要由政府主导?需要有更明确的界限。
三是5G会给边缘计算、区块链和物联网带来什么冲击?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理论上5G下载速度能达到1.25GB/s(实际速度有差异)。基于5G的基础网络通信体系会引发什么样的技术连锁反应?当前依然是未知的,在政策层面更是需要谨慎观察。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