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清欢?
少年时代在某次语文课堂诗词讲解时,老师兴起时谈到自己所钟爱的一首词,神情甚是向往,似乎在憧憬着什么。只依稀记得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当时年少懵懂,不甚了了,只是觉得这句词唯美,别有一番韵味在其中。
再大些时,才知道这是苏轼的一阙词:
《浣溪沙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
细雨斜风作小寒,
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
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后来偶然间读及林清玄的《人间有味是清欢》,林清玄用最朴实的文字,来诉说他心中的“清欢”。事实上他自己的人生也是极度贴合“清欢”,学佛、入山修行、隐居以及面对非议、诘问时的淡然。乃至他大部分作品中几乎都有提及“人间有味是清欢”。对于“清欢”他数次解读、诠释。
“清欢”是生命的减法,在我们舍弃了世俗的追逐和欲望的捆绑,回到最单纯的欢喜,是生命里最有滋味的情境。——林清玄《人间有味是清欢》
起初对"清欢"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其意也是似是而非。相对于苏轼,除了那些耳熟能详的诗词外,其他不甚了解。我个人更喜欢李白,喜欢的他的豪放飘逸、放荡不羁。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十步杀一人, 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读起来超有feel,有没有?再加上诸多野史中、小说里,称他为“酒剑仙”。就连余光中在《寻李白》中云: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对李白的喜爱无法用语言形容,妥妥的迷弟啊!
对苏先生的了解缘于默小姐,默小姐是个追求着诗与远方的女子,可惜的是跟了我就只剩眼前的苟且了。她钟爱苏先生的词,对于我的无知甚是无奈,扔给我一本《苏轼词全集》。至此闲暇时间断断续续的翻阅着,读完大半又见“人间有味是清欢”。也许是人到中年,再看“清欢”别有一番感触。
“蓼茸蒿笋”俱是乡间野菜,蓼是一种红色的野草,我未曾吃过,连见也未见过,却是“春盘”的常见搭配。蒿和笋则是常吃的。自古文人多吃货,苏先生文采好,也好吃。从“日啖荔枝三百颗”到“东坡肉”,苏先生对于吃算是颇有研究。这样野菜,却让苏先生写出“人间有味是清欢”,我想除了他也没谁了。因为自信,因为悟彻,因为豁达,所以毫不掩饰表达自己的感受。我想,“清欢”对于苏先生来说是代表一种境界,与大音希声之类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林清玄在《心的菩提》中,把“清欢”说成“清淡的欢愉”,很是赞同,人世间最为真切的不是大喜大悲,而是那些看似寡味,实则真切的“清淡的欢愉”。
所谓的“清欢”呀,想来并不依赖“人间有味”——那向外求的一切,都有求不得的苦恼,世事无常,何能诸事顺遂?
在这世俗嘈杂利益至上的社会。所谓“清欢”或许就是那心中的净土。有味,是历劫,清欢是解脱。
我所求之“清欢”,一狗两人,三餐四季,她在闹,我在笑。
佛说,素心如简,待莲花开尽后,便是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