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有味是清欢

何谓清欢?

少年时代在某次语文课堂诗词讲解时,老师兴起时谈到自己所钟爱的一首词,神情甚是向往,似乎在憧憬着什么。只依稀记得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当时年少懵懂,不甚了了,只是觉得这句词唯美,别有一番韵味在其中。

再大些时,才知道这是苏轼的一阙词:

《浣溪沙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

细雨斜风作小寒,

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

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后来偶然间读及林清玄的《人间有味是清欢》,林清玄用最朴实的文字,来诉说他心中的“清欢”。事实上他自己的人生也是极度贴合“清欢”,学佛、入山修行、隐居以及面对非议、诘问时的淡然。乃至他大部分作品中几乎都有提及“人间有味是清欢”。对于“清欢”他数次解读、诠释。


“清欢”是生命的减法,在我们舍弃了世俗的追逐和欲望的捆绑,回到最单纯的欢喜,是生命里最有滋味的情境。——林清玄《人间有味是清欢

起初对"清欢"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其意也是似是而非。相对于苏轼,除了那些耳熟能详的诗词外,其他不甚了解。我个人更喜欢李白,喜欢的他的豪放飘逸、放荡不羁。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十步杀一人, 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读起来超有feel,有没有?再加上诸多野史中、小说里,称他为“酒剑仙”。就连余光中在《寻李白》中云: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对李白的喜爱无法用语言形容,妥妥的迷弟啊!

对苏先生的了解缘于默小姐,默小姐是个追求着诗与远方的女子,可惜的是跟了我就只剩眼前的苟且了。她钟爱苏先生的词,对于我的无知甚是无奈,扔给我一本《苏轼词全集》。至此闲暇时间断断续续的翻阅着,读完大半又见“人间有味是清欢”。也许是人到中年,再看“清欢”别有一番感触。

“蓼茸蒿笋”俱是乡间野菜,蓼是一种红色的野草,我未曾吃过,连见也未见过,却是“春盘”的常见搭配。蒿和笋则是常吃的。自古文人多吃货,苏先生文采好,也好吃。从“日啖荔枝三百颗”到“东坡肉”,苏先生对于吃算是颇有研究。这样野菜,却让苏先生写出“人间有味是清欢”,我想除了他也没谁了。因为自信,因为悟彻,因为豁达,所以毫不掩饰表达自己的感受。我想,“清欢”对于苏先生来说是代表一种境界,与大音希声之类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林清玄在《心的菩提》中,把“清欢”说成“清淡的欢愉”,很是赞同,人世间最为真切的不是大喜大悲,而是那些看似寡味,实则真切的“清淡的欢愉”。


所谓的“清欢”呀,想来并不依赖“人间有味”——那向外求的一切,都有求不得的苦恼,世事无常,何能诸事顺遂?

在这世俗嘈杂利益至上的社会。所谓“清欢”或许就是那心中的净土。有味,是历劫,清欢是解脱。

我所求之“清欢”,一狗两人,三餐四季,她在闹,我在笑。

佛说,素心如简,待莲花开尽后,便是清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人间有味是清欢》是林清玄的一本散文集的名字,而它最初是出自苏东坡的一首诗:浣溪沙。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
    行者马丢丢阅读 4,955评论 6 8
  • 茶道里常说,一期一会,世当珍惜。人与人有邂逅之情,人与书亦有相遇之缘。林清玄先生的《心有欢喜过生活...
    静默梓童阅读 4,155评论 3 6
  • 人世间最有滋味,最值得在日后留念的事情往往不会是那些表面排场大但实际空洞无味之事,而是一些清馨淡雅的事情。比如一个...
    lavenda123阅读 4,635评论 0 3
  • 下雨天,最适合宅在宿舍,做着自己欢喜的事。以前的我一般是追剧看电影,但最近却会刻意让自己在无聊没事做的时候,捧起一...
    行走着的输出者阅读 2,622评论 0 5
  • 我们不仅仅需要干货、鸡汤,更需要安顿身心,内省的文字。 《玄想》、《清欢》这两本书是“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的林清玄...
    沅芷兰心阅读 7,166评论 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