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路边发现两棵长在一起的树,看了看叶子,感觉很熟悉,应该就是构树了。
构树是雌雄异株的,据说雄花序下垂,为葇荑花序,像毛毛虫,春天可以采摘蒸着吃。
雌花序有梗,有小苞片4枚,棒状,上部膨大圆锥形,有毛。子房包于萼管内,柱头细长有刺毛,聚花果球形,径1.5-2.5cm,成熟时橘红色;小瘦果扁球形。
可惜错过了花期和果期,明年一定好好观察。
(借用朋友圈网友的照片发几张)
构树结的果子有点像杨梅,不过小时候大人都不让小孩吃,说是有毒,偶尔偷尝过,味道好像还行,只剩点模糊的记忆了。
如果摘下果子,构树的伤口处会流出和奶一样的白色的汁液。可能比较特别,所以大人不让小孩子随便吃吧。记忆中类似的果子还有一种,是柘树(我们这一般叫柘棘)的果子,虽不太一样,但也是红色的,圆的,特别甜,好像还有点奶味儿。有点跑题了。
构树的繁殖能力特别强,树下出了好多的小苗苗,我就拔了一棵小苗,准备回去栽栽看看,不知能不能栽活。拿了一路有点蔫了,栽到盆里两个小时就又生机勃勃了,这就活了?
可惜不会辨别公母,只能开花看了。回头再挖一棵,两棵好做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