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慧环 2018.3.18
周四晚上听了青儿的财商分享,不禁让我重新思考了自己和金钱的关系。从小到大,我与金钱的关系有几个重要的节点。每一次的节点都是与金钱关系的重塑,但真正的一次升级,是在系统地学习了财商类书籍之后。
少年时代,害怕金钱
小时候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总觉得有钱是件不好的事情。记得小学的时候,班里有个特别精明的同学,经常去批发市场采购很多文具带到学校,然后以较高的价格卖给同学。那时的我还正义凛然地鄙视这种行为,心里想着“怎么能赚同班同学的钱呢,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好好学习”。那个时候,老师和家长都认为学习才是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事情,而我也顺其自然地接受了这个想法,真的做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每年春节,我拿到了红包就会立刻交给父母,绝不再过问钱的用处。平时想要买零食或者小玩意的时候,基本也是随时找父母要。买完东西以后,要是有零钱,还会全数还给妈妈,绝不让钱在自己手里过夜。钱,就仿佛一个烫手山芋。
大学时代,记录完整的收支
大学时,有了自己的第一张银行卡和网银盾。因为北上读书,半年回一次家,我顺理成章地开始管理自己的开支。因为对于钱有一种天生的恐惧感,所以我会精打细算地记录每一笔开支。偶尔会做一点兼职,但我并没有把经济独立当做这个阶段的主要目标。我依然认为,在学校学好专业课,拿到好的GPA,找一些不错的实习,就能保证未来工作会有不错的收入。
初入职场,体验没钱的恐慌
开始工作了以后,才发现现实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美好。每个月拿着固定的薪水,扣去房租、生活费等等,所剩无几。当看到房价已经高到一定地步,更感无奈。后来,我办了信用卡,用信用卡获取免息期,然后把工资的剩余部分存入余额宝之类的货币基金。积少成多,钱无论多少都应该先开始攒起来。偶尔还会说服自己,说也许过几年就好了,多攒钱就好了,于是工作更加卖力,期待更快的晋升和加薪。
接触财商,重新审视自己的金钱观
2015年底,一直困惑于钱不够花的状态,我经人推荐,开始看《穷爸爸富爸爸》这本书。看的过程中幡然醒悟,冷汗涔涔,原来自己一直处于被金钱带着走的状态,并不懂怎么和金钱打交道。卖力工作,固然可以涨薪,但却把自己的视野缩小在了工作的领域。《穷爸爸富爸爸》里提到人生的四象限,而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待在工薪层象限。不是因为无法改变,而是因为没有发现其他象限的存在,或者认为自己没办法选择其他象限。
我开始反思,如果我的思维只停留在“我要努力工作挣更多钱”上,几年之后,我仍然会遇到和初入职场时一样的困惑。因为时刻担心不工作就没有收入,所以不敢离职,不敢做更多的尝试。而工作,始终是在出售自己的时间,即使时薪很高,但也仍需要不停地用时间换金钱。
为什么不试试朝不工作的状态努力呢?让金钱为自己打工,而不是我为金钱工作。财富自由,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概念。当我把追求财富自由看做一个目标以后,看问题的角度就变了。我不会把目光一直盯着工作的涨薪,而是工作能多大程度提升自己未来生钱的能力。即使无法立刻脱离工作,我也会在工作之外,想办法寻找增加被动收入的方式。开始学习和践行金融相关的知识,开始写作输出自己的作品,开始扩大影响力以期让时间多份出售,开始寻找副业先开始更多本金的积累。
钱不是坏的,只有当钱被合理地对待时,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自己有能力指挥金钱、管理金钱,而不再是被动地拿时间换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