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转眼,两周的临床实践结束了。在这两周的时间里,让我对精神、心理疾病患者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在临床工作中,老师采用工作坊的模式让我们在轻松愉快地环境下也掌握了一些与心理疾病患者的沟通技巧和方法。
在实践过程中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他们开展的“药物处置”活动,让患者参与到活动过程中,同时进行角色扮演,一位患者提问,一位患者回答问题。在这种游戏式的活动中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指导,也提高了患者对药物的正确认识,提高了服药的依从性。其实这样的小团体式的、患者自行参与的宣教模式比起单一的对着患者讲解效率要高出许多。在我们心内科很多患者服用抗凝血的药物像华法林钠片,常常我们要告知患者服药的相关注意事项,而每次单一向患者讲解后,患者很容易遗忘。如果让患者自己参与到健康教育中来,患者两两配对,对药物相关知识进行问答式交谈,我想应该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对药物的认知。我觉得这样的方法可以应用到很多的健康教育中去,让我受益匪浅。
还记得在心理科我接触一位患者,她每天都把自己打扮的美美的,穿得体的衣服,画精致的妆容,初见她,一点看不出她是一个病人。后来在沟通中她告诉我,她父亲性情暴躁,从小她便在父母争吵、打骂中渡过,自己的姐姐抑郁症曾在我们医院治疗。而她自己十几年头痛,去了上海、北京、南京各大医院检查过,均未发现异常。今年年初与父亲争吵后头痛剧烈难忍,入住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期间患者情绪低落,常无缘由大哭、发脾气,头颅磁共振检查均未发现异常,后经心理科会诊后转入心理科治疗。在沟通中她告诉我自从到了心理科近半个月自己头痛未再发作,睡眠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自己情绪仍波动很大,有时候感觉自己莫名其妙的烦躁,想发脾气。在之前我观察到患者其实很喜欢打乒乓球,而且很开心,于是我告诉她,当觉得自己烦躁的时候尝试着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像打乒乓球,同时教会她学会用深呼吸来让自己放松,后来患者反馈告诉我,确实在她打乒乓球过程中,她的烦恼、不愉快全都忘记了。在这个案例中,老师也指导我。其实患者她应该是一个生活很精致的人,她即使在住院期间每天也都是把自己打扮的美美的,而且身材也保持的很好。针对这点我们其实可以做一个强化,另外可以鼓励患者采用日记的方式记录下自己每天做了哪些自己喜爱的事情。这样自己也可以回看自己一天都做了哪些快乐的事,对于患者的情绪改善也是很有帮助的。我觉得这样,由我自己先与患者访谈,然后带教老师给予我们指点,这样的模式更能够让我体会如何将心理技术应用于临床中。
在这两周里我学会了如何与患者更好地去沟通,有时候也许不需要你说过多的话语,只需要认真的倾听,让患者真切感受到你是在关心他。
临床中,在我们心内科常常会遇到患者自诉心慌、胸闷,但每次心电图检查都是正常的。那以前我会认为可能是当时做心电图时没有捕捉到患者异常的变化。而通过心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当我再遇到类似事件时,我可能会主动去关注一下患者的情绪变化,看看患者是不是由于焦虑而引起的躯体症状,这次的学习提高了我这方面的意识。也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将心理学相关知识运用到临床工作中,与患者更好地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