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这么大有没有人问过你:“ 你现在感觉怎么样?”
渐渐的我们认为感受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各种权威主张的“正确思想”。于是我们被鼓励服从权威而非倾听自己。渐渐的,我们习惯考虑:“人们期待我怎么做?”我们忘了自己还有自己的感受。
我记得我的一个好朋友曾经对我说,你的口头禅就是“我是没感觉的”。我在那个当下的第一反应就是 “我没有感觉呀”,这听着像一个笑话,却也让我意识到,这个自己都不曾觉察的口头禅。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关闭了自己的出口,屏蔽了自己的感受通道。别人跟我说一件事情的看法,我说,我是没有感觉的。渐渐的大家都不征求我的意见了。
跟朋友相处,有时候我会很不舒服,我的这种不舒服是提醒我,我的界限被冒犯了,但是我跟自己的感受失去了链接,我也不知道如何去表达,也因为不知道如何去表达,所以我很担心自己一表达就跟对方发生强烈的冲突,而我又是一个非常看重友情的人,我担心这样的冲突会让我失去友情,所以更多的时候是忍,去忽视自己的那份不舒适。但是一个人你不能总是忍,情绪累积到一定的程度总会爆发,现在社会上这些高压锅效应的新闻太多了。
学了非暴力沟通之后,我慢慢学会去体会自己的感受,通过感受,链接需要。我看到我最好的朋友跟别人玩得很开心都没有叫我,在那一刻我感觉到自己特别失落,那么失落背后我需要什么呢?我很需要跟朋友之间的链接,我很看重我们的友情,我也很看重乐趣。于是我跟她说,你出去玩都不叫我 , 我好失落呀,你下次都叫下我,我来不来是我的事,但是你叫我让我觉得你是重视我的。
跟朋友约定好的,她突然不来了,其实我心理非常的难过,但是在以前我会假装自己很大度很善解人意,就回复 好的,你忙你的吧。 但是现在我会真实的表达,其实像以前那样假装不在乎才是让我们的感情越来越远的。
我在这样一次次真实的表达中,我发现我本来散落在各处的能量,一点一点的聚集到了中心,闪闪发光。你会发现,你力量的来源来自于你的真实。
非暴力沟通并不是好好的说话,温柔的说话,不发火,不骂人,它是让我们真实的说话,真实的表达。而真实表达的前提是我们要去链接我们的感受,不再忽视我们的感受。感受就像汽车仪表盘上的提示灯,灯亮了,提醒我们该加油了。而一种感受,它被我们感受到了,它提醒我们去看到未被满足的需要。
你会发现,孩子是天生的感受专家,我们也曾是孩子,我们也曾这样自如的表达,那怎么变成现在这样了呢,感觉就像是被冻住了一样。
从小到大,爸爸妈妈,老师给我们传递的就是,哭是不好的,不要哭,这有什么好害怕的呀,这有什么好紧张的,不要再难过了,从小到大,我们一直被否定感受,从童年开始我们就压抑了很多情绪没有得到舒展,但是那个部分没有过,一点点事情就能把我们点燃,我们的情绪需要一个出口,不是管是,悲伤,愤怒,绝望,孤独,沮丧,郁闷,它都需要被看见,被接纳,当这样的情绪来时,我们可以停下来,松松的抱着他,陪伴他一会儿。情绪会来也会走,情绪是流动的。
通常我们会把情绪分为负面情绪,正面情绪,或者说,消极的情绪,积极的情绪,当我们这样去称呼它们时就会本能排斥那些被称为不好的情绪。而在非暴力沟通把情绪分为,需要未被满足时的感受 和 需要被满足时的感受。情绪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当我们越能跟自己的身体建立链接,越能感知到各种感受,就越清楚自己要什么,越能做清晰的表达。
愿每个人都能善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