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磨底河(摸底河)在成都西郊声名赫赫,西郊平原上的河流沟渠大都与它有关。
磨底河自化成桥流来,在道士堰上游处拐了一个九十度的弯后,沿道士堰泄流而下,一路向南七弯八拐与下游的浣花溪在送仙桥处汇合后流入南河;磨底河在道士堰堰口上游,还分流出一条向东流的二道河。在它两千米的流程中,经过了四座磨、朱家碾(人们习惯叫它的老名字"杨家碾")和三洞桥。它像人类身体密布的血管一样,沿途又陆续分流出了大大小小的各种河流沟渠,分布在成都西郊广袤的田野上,为这里的农业灌溉、工业生产与百姓生活,提供了最廉价和最清洁的生命之水。也是在这里,它还为成都市民提供了星罗棋布、为数众多的,号称城市之肺的大大小小的沼泽地。
在三洞桥后,二道河又分流为成都西郊乃至整个成都市內最重要的两条河流:一条分流后则转向南经过晋康桥(十二桥),在百花潭处汇入南河,这一段称为西郊河(历史上曾称为西濠);另一条则分流为金河(如图一)。金河水又与西北方向来的犀角河水汇合,进一步加大了金河的水流量。
金河与西郊河在三洞桥处分流后,它俩一直并行沿着新西门城墙向南流动。在分流后的大约八百米处,金河穿过专门为其修建的通惠门穿城墙水洞子,再缓缓流过成都的南半城,到达东门附近的大安桥汇入府河,全长愈一千米之遥。
北从石灰街南至遇仙桥这个广大区域内,西郊河、金河(包括金河泄洪渠)共同把这个区域环绕成一个形似惊叹号样的绿洲(图一蓝色线所包围区域)。
绿洲的东边是几乎与之完全平行的,屹立在成都南北方向上的,巍峨又古老的西门城墙,它们一直拱卫着整个成都。城墙内这座古老都市的故事和繁荣的文化、经济,已经在中国历史上传承了三千多年,至今仍绵延不绝、久盛不衰。
绿洲可分为南、北两段,其中南段的南端从青羊正街遇仙桥起,往北到达十二桥街止,总长大约五百米,这一段基本上与今天的琴台路走向和位置相似(参见图一和图二);绿洲北段从十二桥街起,向北一直到老西门的石灰街止,这段大约一千五百米长度。1949年前后,在这个绿洲之中已经建起了不少民舍、工厂、学校和庙宇,不过那时最多的还是树林、菜地和草地。
从遇仙桥算起到老西门石灰街止,这条足足有两千米长的绿洲,上面的道路弯弯曲曲,绿树如荫,坡地上芳草萋萋,路边花团锦簇,西郊河与金河水静静地向南流着,这里有独好的自然风光。
对于绿洲的北段,虽然当时政府未对这里命名,不过我始终无解,这儿附近的居民为什么称呼将军碾附近,两河分流的那一大片圆拱形区域,甚至整个绿洲北段为“岛北”。顾名思义这里是岛之北,岛北犹如一颗明珠,而被特意安放在绿洲之上。
儿时夏天经常沿着这条通向老西门的绿洲上的土路,来到中同仁路外(奎星楼街一线)的城墙豁口附近河边游玩。从城墙豁口出来方向有一条向西土路(即为今天的二道河街),在豁口附近的土路上架有两座相距约四十米的桥梁。从城墙豁口起,第一座是跨金河的石桥,第二座为跨西郊河上的平顶卷拱石桥,即二道桥。儿时经常在这座桥的上游三十米处的西郊河中游泳,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泽。
绿洲北部的核心风景区域就在三洞桥、将军碾一带。这里河流纵横水系复杂,诡异的是这里还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支流河道,由于受水流多年冲刷和河流裁弯取直的水动力作用,形成了一个弯月形的牛轭湖似的沼泽地,沼泽地的南边不远处还伴生出来一个小小湖泊。这里湖光水色诱人,波光粼粼炫目。环湖有一片光洁如镜的黑色纯细泥沙滩,走在上面软绵绵的富于弹性,给人以惊喜和刺激。湖岸四周生长有一片片高高的桤木(qi mu)林,以及其他树种。农舍和庙宇(观音阁)周围栽种有一笼笼翠竹和松木林,无数鸟儿在树枝头上叽叽喳喳地鸣叫不停(图三)。
这里风景绝美,夏天成为年轻人游泳、嬉戏和谈情说爱的上佳场所。在挑剔的成都人口里,毫不吝啬地把此处命名为“青春岛”(参见图一和图四)。或许“岛北”这个地名的由来,就是因为它位于青春岛以北,才如此取名也未可知。
这里湖面有时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河水也因留恋这儿的美丽也变得懒散。鸟儿从湖面飞过,也会惊起水中悠闲觅食的鱼儿。微风拂过,平静湖面泛起了阵阵涟漪,把湖边树林和茅草屋在水中的倒影撕裂得粉碎。油绿色的桤木树叶,在树枝上随着微风簌簌作响。婆娑的柳枝随着风儿摇摆,阳光透过晃动的树叶,把鳞片式的光影尽情挥撒在如镜的湖面上。有时连空气好像也懒得流动,其静谧之美,在这个喧嚣世界上,实在是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地方可以与之媲美了(参见图四)。
不甘寂寞的懒蝉不时煽动着它那轻薄的蝉翼,也学着树下坐着的年轻人求偶歌唱。
旁边稻田里成群的鸭子,把它们扁扁的撮箕一般的嘴壳半埋在稻田的稀泥中,一边前行一边把进入嘴壳边缘的鱼儿抖进嘴里,还一边嘎嘎嘎地欢叫着,似乎沉醉在猎食的愉悦之中。
栖息在草堂寺庙墙内,高大楠木树上的鹭鸶与白鹤鸟,也舍近求远地飞离浣花溪,驻脚在青春岛这片宁静的沙滩上来觅食贝壳、螃蟹和泥鳅。
课余时光,背上书包到湖岸边散步,在无声的树林晃动的光影之下,在淡淡的恬静中学习和思考。远离这喧嚣的尘世,试图逃离充满着尔虞我诈的社会,陶醉在宁静淡澜的花香之中,享受这份淡然的安闲,任思绪飞扬。学会在家庭痛变的艰苦岁月中沉静下来,把自己隐匿在一片净土里,放飞被现实禁固已久的思想。在这艰难痛苦生活之中,心无旁骛地感受着好不容易得到的这一美好时光。
西郊河流域非同寻常之美,美在她原始古朴,它没有现代城市的人工雕琢,没有了市井的喧嚣,而这里只为我们带来唐代张志和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深邃意境。
西郊拥有不少河流,这里沟渠纵横,田连阡陌,竹木掩映,苍鹭沼泽,几个代表性的,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风景名胜景观,除杜甫草堂、百花潭、青羊宫和金河街、浣花溪沿岸以外,无疑地应该把岛北和青春岛作为西郊天然风景区的典型代表。
为什么过去人们一直把成都西郊称为成都的风景名胜区呢?不仅因为西郊是成都平原的核心区域,而且西郊整个大环境有成都其他地方不可企及的自然风光,这里就是整个天府之国的天然缩微景观。
那时从市内去岛北,应先过金河泄洪渠上的小木桥,走上绿洲上的一条土路向北前行即可到达。
倘若过了小木桥继续前行四十米左右就到了晋康桥。此晋康桥据说是以国民政府四川省主席邓锡候(字晋康)的名义募捐修建的。过晋康桥沿十二桥街再前行五十米后,即为西安路和新罗路的交叉路口;而过晋康桥下桥后立即向南左拐下坡,就进入一条通向二仙庵和青羊宫的西郊河河边小路。小路的一段为石板铺就,路的西边有几家商铺,商铺后边是一排竹林。
这条河畔巷子的东边就是水流湍急的西郊河了。除了路西边商铺外,西郊河与金河泄洪渠之间的绿洲上,还搭建有不少茅草房住有不少穷苦人家。这里两岸的大部分空旷地段都生长有长串的一人多高的芭茅草。灰白色的芭茅花在阳光映照下,透出了毛茸茸花的轮廓光影,好看极了。
继续沿着这条小道前行,即可进入二仙庵和青羊宫(图六)。这条小道则是由金河街、通惠门赶青羊宫花会的一条最近的便道。
离二仙庵南边不远就是青羊场。成都市第一座冰厂——成都青阳冰厂就建立在二仙庵与西郊河之间的河边上。这里夏天生产出行销全市的冰棒,成都人称冰糕。还常年生产一种解渴的汽水和桔子水。那时夏天走在成都街上到处都会看见,一个个身背由双层层板(胶合板)制造,夹层內衬棉花或芦花的绿色保温冰糕箱,手拿一条人字形可折叠支架,身穿带广告语背心的卖冰糕小贩。他们一边急步奔走一边故意拖长声音吆喝:“冰糕——凉快的冰糕!买退凉解渴的冰糕啊——”……
西郊河沿岸不仅风景秀丽,空气清新,是人们修身养性的一个好去处,某些河段还是一处处绝佳的可供人们游泳的天然场所。
西郊河的河道不是很宽,但一些河段水流较急,而岛北河湾地带、将军碾青春岛和十二桥下游等处河道中水流比较平缓,非常适合游泳。每年夏季,特别是学生暑假季节,这几处游泳河段,人声鼎沸,男欢女叫,人们高兴得不亦乐乎,一直到深夜都还有人在这里"昄澡(ban zao)"纳凉。
由于在西郊河下游入南河口的青阳冰厂旁边,修建有一处供冰厂生产用电的水力发电站,在发电时,从水轮机冲下来的强大水流在百花潭的河心处,形成了一个巨大和强力的漩涡儿(参见图七)。成都许多游泳高手,每年都要在这里争显男儿英雄本色,争闯漩涡儿中心。只可惜每年都有个把气短英雄,命丧黄泉,成了硬翘翘的水打棒。难怪河边一颗柏树上刻有这样的警句告诫人们:“百花潭水旋窝儿深,诸君游泳要当心,勿说自己水性好,淹死多少会水人!”(@天天爷爷)。
从三洞桥到十二桥,西郊河与金河并行流淌在西郊这遍大地上已达千年,人们已经习惯于生活在这一两河之间的绿洲之中和碧绿的两河岸边。她像母亲乳汁一样哺育着沿岸的成都儿女:柔情依依,母性温情。盈盈一水,百转千回。清波碧水,粼粼波纹……
夜色早已阑珊,西郊大地渐渐安静下来,青春岛也已沉寂起来。白天喧闹的西郊河水,变成了如同姑娘进入梦乡时柔柔的酣息声,汨汨潺潺地缓缓向南流去。两岸的翠绿柳枝随着晚风婆娑摇曳。银色月光从天宇之外洒向暗绿色的河面,月亮的倒影在流动的水面上,变成一条银色的闪烁光带。散落在河面上飘忽不定的船形竹叶和箭镞形柳叶,顺着如绢的波光水流漂浮着,推挤着,毫无眷恋地逝向远方。
文中各插图说明:
图一.1947年十二桥附近地图(简体字标注是作者根据回忆所加),已十分接近1950年间的实际情况。
图二.这里可能就是新西门城墙外金河泄洪渠(路左深色沟即是)和西郊河(路右,尚未完全拍照出来。仔细看右边河堤已被绿化了的护坡还隐约可见,河边还有一汪清水)之间直通迎仙桥的一条碎石土路。它就是现在琴台路的原始路基。那时成都四周还是郁郁葱葱,满目青翠。该道路两旁有花台,上面种植有树桩盆景,路边种植有大量的低矮灌木和鲜花。
图五. 新开通惠门以后,于1916年所建的成都十二桥廊桥。推测这里因有青羊宫和二仙庵,此道观风格建筑就是为了适应这里的道教氛围而建成的。过桥人可在廊桥内休息、吃饭、喝茶、话别等等;这张照片上提供的信息比较丰富:照片下方,有一段稍有点圆弧的引桥。引桥左边还留有一截石砌栏杆,其余的均损毁。引桥右边的栏杆也快要完全倒塌,部分倒塌下来的砖石还堆放在旁边。左前上方有四位行人已经过了桥在继续前行;行人下方脚下就是西郊河,可见河堤和河水一角;右下方引桥旁边空地上摆有一个担担面挑子,老板无生意站在挑子旁边;坐在那里吃完面的顾客,正在与廊桥门前右边,一位卖书画的人聊天。待售的书、画均挂在墙上;廊桥内有一个捏面人的摊档,有几人围观;过桥后的左手边还有至少两家小吃摊档。可见锦城小吃甲天下并不是虚传的哈!从照片还可看出,该廊桥最初面向河道的两面都是敞开的,那个由毛竹拼凑出来的竹墙是廊桥完工后再加上的。
图七. 这是百花潭风景区改为动物园后,为方便游人过河而搭建的一进一出两座便桥。百花潭搭浮桥处的下游不远的右岸,就是西郊河汇入南河的河口。这里每到夏季,青阳冰厂发电的水丰季节,河中心就会形成一个巨大漩涡(图中左下角还隐约可见)。喜欢冒险的人就会从漩涡上游接近,然后吸以足够的气后,屏气向漩涡中心游去。由于漩涡巨大的拉力会把游泳的人往河底拉,不过只要不跟漩涡较劲(否则有可能命丧黄泉),任随它把你往下拉,一会儿你就会从下游自然地冒出头来。
二零一八年九月十八日改写于疏云斋
参考文章:
1. 《行脚成都》 2017年12月4 日"在成都十二桥西郊河中游泳的一段往事";
2. 《勘探旅游人生》 2018年5月17日"成都人的眩龙门阵(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