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生命科学高度来阐述善的内容。完美自己的身心,完美别人的身心;解放自己的生命,解放别人的生命,这样的行为就称为善。完全从生命科学高度来评判善,可以分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行善。你做的事情、行为符合完美身心,符合人的生命活动,有利于生命的解放,这样的行为就是善的;反之,就称为恶。这是最初级的。
第二个层次:心善。心善到了精神领域了,高了一层。不仅不做有害于、有悖于生命活 动,不利于完善身心的坏事情,而且思想当中不起那些念头,没那样的意识活动。这个要求更难了一点,深了一些。有时我们可以用理智控制不干坏事,可管不住思想,这里不仅不做而且不想,善事不仅做,而且得想,有时做不到时,想也行。咱们的礼貌用语,一见面“你好”,你只要从心里让他好,嘴上没说,也没握手,这也是心善。以前佛教有个词叫“随喜”,人家高兴你也跟着高兴,人家上供去办善事去,你没钱,你也随着高兴去,这也是善事。“这算什么善事,嘴皮子交情”,其实,我们现在懂得意识的作用之后就好领会了,一想就能起作用了。我们可不要认为形体去做才算办事,不懂得意念一动这本身实际上也在干事了。我们搞纯意念治病不就是这样吗:“好了、好了。”心里一想好了就好了。过去王阳明讲过这个问题:“心念一动即是行”,说明王阳明他自己意识活动曾经有过这个作用,心念一动起作用了,所以王阳明讲“行难知易”,行比较难,知容易。心念一动就是行,这个难,总干好事这个难(然后他说“行易知难”是从心学的角度讲的)。心善,心里边一想,祝福别人,不给别人坏信息,这就是善事情。
第三个层次:纯真之善。没想过什么善不善,自己里边完全是善了,自己纯了,一言一 行、一举一动都是纯的,有利于生命活动的境界在里边进行的。一般人做事还想对不对、该不该干?还想一想,那个不需要想,里边都纯善了,从他身上一出来都是善,他自己没觉得善。过去说“不守规矩而不越规矩”,“从心所欲不逾矩”。列子讲“纵口不知是非”,让嘴随便说,不管它,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一说出来都是对的,一做出来都是对的,都是善的,这叫纯真之善,也称为大善。当然到了大善(纯真之善)后,就三善兼备了,大善不是光重心善,做的事情也都是善的,所谓“纯以善相”什么都是善相。所以过去讲“大德曰善”,德和善,古人似乎是并提的,符合大德的事情,都是善的。因为德是道的自然表现,自然表现是天,天理流行,完全合乎天的道理、自然的道理,在里边自自然然那么动着,不知不觉地指引你在动,纯粹的天理流行,自然表现,自然的规律。这个自然规律指人的生命自然规律,当我们达到意识混元之后,人的生命活动混元了,做的事情也就都是善的了。
我们对善的理解,善恶观的对待方法,是把古人的善恶观、传统气功的善恶观统一起来了,好的东西发挥出来了,古人没有的,我们补充了。我们关键补充了人的社会性,人和大自然的整体性,统一地而不是孤立地看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