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交流的总结。江苏的王净老师谈:男人往往偏重逻辑,女人往往偏重语言和情感,这些都很正常吧。也不必以己之不喜而否定他人之可有,而是以现实为研究对象,暂且搁置自己的立场,分析。引发下面的话。只做我方的一个小结。
以现实为对象照样有立场啊。根本就没有没有立场的人啊。搁置自己立场的人连参与到人类交流的资格都没有了。没立场就没主体性,没主体性连个主体都不是,怎么交流呢?科学实证精神的基础是☞相信那个东西存在。注意“相信”这个词。实证只能去实证一个看法真与不真,早已经在“相信”之后了。
也就是说,首先要相信“有”,才得以去假设。连相信这个信都没进入意识,假设何来?假设,已经在相信之后。相信,是个信念,它的性质无法判断对还是错。例如,以太,是牛顿物理,他相信有,实证后,才确定这个东西没有。实证在后。爱因斯坦相信“有”宇宙波,实证后,有。实证在后。
科学精神也来自信念,信念便是立场。它只不过是以科学的形式显现而已。再如,“我相信你可能是个好人”,无论加什么内容,诸如“可能”“大概”“似乎”,但是,它们必定在“相信”之后。这个世界,是“相信”出来的。信念,是实证精神得以发生的基础。一切的对于对象的实证精神,都必须相信在先的,至于这个“相信”对与不对,这才促成实证精神产生。归因的思路的前提是,无论多少个对象,它们一定在同一个性质的层次上。所以,这不属于判断“相信”的逻辑在先之对错问题,如果能判断,那就要证明“相信”在“实证”之后。我从相信开始,也就是从“有”开始,也就是建立试错的实证精神得以产生的基础。只有相信先在,假设才得以发生,假设后才得以证错,证错才保证了“真”的显现,才体现了实证精神。所以,实证精神逻辑上离相信还远着呢。所以,科学来自神话。这话是对的。
所以,就算是科学、实证精神、理性…………全部来自于先在的相信,而相信就是信念,它就是立场,所以,科学或实证精神,一定是立场先行。至于立场对不对,后边才谈得上实证精神,但是,实证精神照样是在立场已经存在后的行为,至于在这个先行的立场下的实证结果对不对,它照样是模糊的,照样是在这个立场下的探索精神。所以,人的世界是相信出来的。你信什么,人就会从那个“信”出发呈现出来一个世界。古人相信神仙能飞,才有的灰机。相信很重要,但是,这是信念,不也就是“决心”?所以,实证精神,一定早就是立场先行了,只不过在实证过程中,好似大概貌似没立场,但是,早已经被掷入立场中了。
其次,既然谈实证精神,能谈得上趋向“真”的那最后一步,一定是二元选择。这个二元选择是非此即彼的,在这个选择中,立场必定出现。最后那一步上,是无法被先行的“真”去判断,而事先就确定哪个对哪个不对的,因为“真”在这个二元选择之后才会出现,所以,走到最后那一步,必定是个“决断”。而这个“决断”,是万万不能在实证了的,只是单纯的选择先行,然后再实证,最后,结果出现,即“真”显现。即便在最后一步,带着立场的选择也没离开实证,而且在这个关键环节中,也是必定先行了。重大科学探索成果,都是数个进行实证了的东西给出,但竟然彼此会有矛盾,或者,是一个理论发展到最后一步(这个“最后一步”都是证成之后的反思),出现了二元选择的局面,然后进行筛选,所以,到最后一步,必定剩两个。只有面对未知,才谈得上实证。已知世界谈不上实证精神。信念是逻辑起点啊,再没前提了。不论哪个层次的问题,逻辑起点都必须是信,即信念先行,即立场先行。“只见事实的科学造就了只见事实的人”,然而,世界不止这一个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