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买东西,像不要钱似的!”
每当老妈说这句话,我知道就快过年了。
临近过年,柳州的天往往是阴冷潮湿的,但这也不能阻挡人们涌入菜市,挑选食材,准备过年。
伞碰伞,人挤人,踏过一路泥泞。要买“尖货”,就看准那些围着人的摊子,不过你未必挤得进入。就算挤进去了,摊主未必卖给你,因为很多货,是给熟识的主顾预留的。
老妈喜欢去菜场,因为她说看到什么都喜欢,都想买;
老妈也怕去菜场,因为会遇到太多街坊邻里,家长里短,买菜成了一场复杂的人际交往,往往菜没买半篮,话叨叨半筐。
老妈买菜,也有熟悉的摊档。
哪家的菜是自己乡下种的,周几挑过来;
哪家的烧肉几点开卖,要买哪个部位;
哪家的豆腐是纯手工的,怎么做好吃;
哪家的柚子最甜,多少价才公道,这些她一清二楚。
说起柚子,每逢过年,广西的家家户户都是用麻袋扛回家的。
茶前饭后,剥上两个,老老小小人手一片。
除了柚子,金桔、甘蔗、马蹄都是广西的代表水果。
融安的金桔个头不大,但皮薄汁多,而且皮带着辛辣味,吃起来口舌间存留一种清香。
紫红的甘蔗如手腕一般粗,五块一根。摊主会帮你挑好,用专门的削蔗刀削去外皮,再砍成几断,打包给你装走。吃这样的甘蔗不费牙,因为蔗肉酥脆,啃上一口,清凉的蔗汁让你甜到心底。
没有洗净的马蹄灰不溜秋,很不显眼。但过水之后,深紫色的马蹄露出白嫩的芽,挺秀气。怕麻烦,摊主还可以帮你削好。其实,数九寒冬,洗马蹄,削马蹄,赚的也是份辛苦钱。桂林出产的马蹄水多而甜,且渣少,生吃最好。
喜甜、喜辣、喜酸是广西人味觉上的特点。
红糖年糕,糯米糍粑,都需要用油煎熟。区别在于,红糖年糕自带甜味,而糯米糍粑吃时要撒上白糖。
广西人过年,餐桌上都有一碟酸。酸萝卜、酸木瓜、酸莴笋、酸凉薯,无论哪种酸,酸辣脆口是共同的特点。而且过年吃点酸,觉得特别解腻。
广西菜里,哪个菜是代表?个人觉得是扣肉,因为这个菜最腻!
带皮五花肉过油和荔浦芋头片加上各家秘制的酱汁,放入磁碗中大火蒸熟,热腾腾出锅把碗倒扣,一道扣肉就做好了。
“扣”这一下,还破要一点巧劲。
吃扣肉,一定要一片五花肉加一片芋头一同夹起,然后一口咬下去。
油、酥、粉、糯的口感融合,就是油腻的过年感觉!
过年前,去到菜场,每个人脸上都露出消费的冲动。东西都不按斤算了,买菜,一份份买。买鸡,一个个买。买水果,一堆堆算。大份实惠,打包优先,买的就是个开心。
今早去市场,发现比往年多了几个卖花的摊位,摊主都是时尚的小姑娘,卖的也是玫瑰、百合这样的靓花。而买花的,依旧是市场里的主力——各种大娘,柳州话喊做“奶佬”。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过年,要吃好,也要添份美。
快过年了,去趟菜市场吧,那里有你想要的,一切关于年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