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建莉老师的书章“爱和溺爱是两件相反的事”读后感
爱与溺爱的界定,她说,爱是给孩子自由、宽容、欣赏,而溺爱的本质是管制、包办、批评。当她给出这几个词,我想到了一些事儿。
虽然我也会去看育儿书,但有些育儿书确实是反自然养育的,我同样也用过一些错误的方法,深刻的是孩子的哭闹,我忘记了因为什么具体的事,可能是长辈带娃的观念以及孩子的哭闹,让我使用了一个当下时髦的处理方式:让孩子哭,哭够了就不哭了,再处理事情。后来我明白了,让孩子哭也需要场景感受,如果一直不理,确实容易有被抛弃感,那么一点点的世界,容易越来越崩溃,钢筋水泥的建筑不是自然,建筑可以将情绪包裹得密不透风,压抑在心里。若人类的情绪可以马上治愈,那一定是身处自然环境,情绪被自然消散,身心得以放松,成长变得更从容。
自由,拟定一个界限,给孩子自由就变得容易,怎样的做法才是自由?给孩子三权:选择权、尝试权、犯错权。在听说“三权”之前,我并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后来在面对孩子的时候,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尝试,可以事先说明,过程中尽量不提醒,尊重其选择,平静接纳结果。这些词有时候会忘记,回到潜意识行为,所以得隔三差五提醒自己。
宽容,也可以说是原谅吧,我喜欢用“宽容”这个词来表扬孩子,有时候我做了可能会让孩子生气的事,最终孩子并没有生气,我就赶紧说我做了什么,孩子没有生气,这叫做对妈妈的宽容,还要谢谢孩子。有时候感觉自己挺傻的,为了各种表扬孩子,傻乐。
欣赏,我想到了眼神中的爱意,很多时候,我喜欢静静地看孩子,可能他在玩儿拼图或者画画等,我们没有交流的时候,一段时候后我会感慨说:你认真的样子真美。有种恋爱脑的感觉,可能孩子就是这样慢慢一次又一次被我爱上的吧。
管制,这个词对我来说有点措手不及,细细一想,在孩子吃糖这件事上,我有过管制,就餐时间得先吃正餐之后才能吃糖果,家里糖果总也断不了,有时候觉得小孩子的包里有糖就足以让其开心一天,为什么要没收所有关于甜的快乐?对我来说,这像是世界难题,不解了吧。
包办,无意识包办,特别是赶时间的时候,穿戴快速出门,后来我调整为提前准备,留好等待的时间,有了孩子以后,好多时间都是“浪费”了的,所以我才养成总是去观察孩子的习惯,看着他的慢动作,好像时间是永恒的,随意洒落在他的世界。观察多了,发现也只有小孩子才会做这些“无聊”的事,“无聊”的爱好,我也是这样成长的吧,他们是真的开心啊,纯粹的笑。
批评,我之前特地去背了一下樊老师说的关于批评的话语,先肯定我们是爱孩子的,批评是因为做的事行为不合适,孩子本身是好的,我们纠正行为,最后再次去确实我们是爱孩子的。给足孩子安全感。后来读到尹老师的书,大概是表扬次数多,批评次数少,而且要“教育无痕”,这是我一直都不能真正领悟的道理,好像表面功夫是做足了的,变成一个小迷妹一样,总是崇拜自己的孩子,说着表扬的话语,肯定孩子的行为,正向生长,毕竟,我们每个人都是依靠长处活着。
感谢我的妈妈对我的养育,虽然也有伤害,我也有反抗让母亲伤心的时刻,感谢自己的成长,一切都已释怀,爱治愈一切,我们的关系已越来越亲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