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有追求的超级英雄电影续集,都应该将精力用在挖掘角色和故事世界的潜力上,而不是如何制造更多CG大爆炸——《黑暗骑士2》和《美国队长2》就是最好的样板。而当一部续集电影放弃了对角色深度的追求,只是去重复和模仿前一部作品中的有效元素时,这样的威力加强版,虽然有可能会依然有趣,但不可避免地会让人的期望落空。
这一现象,在漫威MCU的第二阶段格外明显——整个MCU可看性最差的电影几乎都集中在第二阶段——但除了打开MCU新世界大门的《银河护卫队》,另一部原本应该由埃德加·赖特操刀的《蚁人》,也展现出了一定的潜力。在迪士尼/漫威体系找到超级英雄电影的黄金法则之前,这样一部规模较小而相对独立的电影,尽管故事本身了无新意(几乎就是《钢铁侠》的翻版),但与MCU主体相去甚远的现代都市喜剧风格,摒弃了典型的英雄主义,并专注于基本概念中的幽默元素,让《蚁人》成为了彼时接连不断的CG盛宴之间的良好调剂。
换句话说,《蚁人》和《银河护卫队》之于MCU的第二阶段,几乎就相当于《死侍》之于《X战警》。
但当MCU在第三阶段火力全开之后,《银河护卫队》和《蚁人》当初所展现出来的幽默,灵活和机智,已经难以成为独树一帜的先决条件。视效极富创意的《奇异博士》,整个系列重拍的《雷神3》,青春活跃的《蜘蛛侠》,黑人文化大集合的《黑豹》,每一部都有着极高的可看性和辨识度。这也就是《银河护卫队2》,以及刚刚本周开画的《蚁人2》,会让人觉得有些寡淡,丧失了前作劲头的原因之一。
与上集相比,《蚁人2》的编剧从2名提升到了5名——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意味着在剧本创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已经到了需要叫人来救火的程度——而事实上,《蚁人2》的剧情线索要比《蚁人》更多,但一点也不复杂,甚至像是在做加法一样,简单拼凑起来的。从某种角度上,这种做法让《蚁人2》能够和前作一样,从硕大的超级英雄宇宙中脱离开来,把观众带到规模更小,人物也更紧密的世界里,更加专注于眼前的故事;但反过来说,当眼前的故事非常,让人提不起精神的时候,这就很危险了。
由于情节太过杂乱,在电影的前半部分不得不通过大量说明性对话去推动故事,这使得保罗·路德的角色在大多数时间里,都没能成功和有效地挖掘角色的更多层面。而像MCU的许多电影一样,《蚁人2》的文戏部分显得缺乏灵感和平平无奇,同时有着过度剪辑的倾向。整部电影都围绕着“量子领域”的麦格芬展开,从情节到角色皆是如此,这就让这些刻意设计的内容缺乏原始动力和独立性,统统成为了“量子领域”的玩物。但当动作戏出现的时候,《蚁人2》就瞬间焕然一新,有着非常漫威式的高娱乐性,无论是汽车追逐,战斗场景还是穿插的喜剧桥段,都显得充满趣味,非常有效。
在角色塑造方面,新反派幽灵有着炫酷的设计,但受到整部电影在故事驱动方面的问题,显得后劲不足。这一角色并没有拉低电影的水准,但就反派的质量方面,要远远落后于近期MCU反派的成功三连。当然,这也并非全部是坏事,因为《蚁人》系列的独特之处,就是能够更多地展现科特·朗作为普通人和迷弟的一面,这在越来越不接地气的MCU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也并不需要一个强而有力的反派,来展现他的英雄气概。《蚁人》系列毕竟是喜剧片来的,保罗·路德人畜无害的喜剧功底,完全平衡了绝对女一号伊万杰琳·莉莉在整部影片中的“直男”式表现,为经典的喜剧拍档模式提供了有力支撑。
虽然《惊奇队长》是MCU当仁不让的第一部女性主角超级英雄电影,但就现在而言,极富魅力的伊万杰琳·莉莉饰演的黄蜂女绝对是目前20部漫威电影中,最好的女性超级英雄。在承担和保罗·路德同等戏份的同时,与其有着非常优秀的化学反应。这也是在MCU中非常少见的,在那些规模更大,投资也更高的超级英雄电影中,通常都不屑于去挖掘和描绘这样真诚而又有趣的临场互动。而《蚁人2》最棒的时刻,也正是因为双主角的设定而产生的——这样的搭配,让电影显得更加生动和愉快。
在漫威第三阶段的收官阶段,与《复仇者联盟3》带来的震撼和兴奋相比,《蚁人2》依然维持了相对轻松的节奏(当然是在彩蛋之前)。根据漫威的标准,这部电影在各个方面都做出了相当的简化,但低调和谦虚的态度,让这部B级英雄电影也展现出了不同的魅力。
故事杂乱人物脱线,但也很有趣——这就是属于《蚁人》的独特魅力。对那些MCU的主力观众来说,《蚁人2》显得有些寡淡,但它也从未完全远离第一部电影奠定的轻喜剧基调——这一系列不那么漫威,但更加好莱坞。
虽然并不会成为这个夏天的话题作品,但就像前作一样,《蚁人2》没有任何负担和语重心长,充满了单纯的自由和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