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红河州2020年度文艺创作培训心得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胸有情怀,肩有责任。
心怀人民,深耕基层。
怀抱时代,潜心创作。
珍惜机会,扬帆起航。
——州委宣传部副部长付闯寄语
生命的花火
距培训结束已有一周有余。今天终于敲下这汹涌在心底的情感。想必我是最后一位写下心得的学生了吧。由于正好赶上脱贫攻坚新一阶段的普查工作,作为一位乡镇基层工作人员,定也是要冲在最前线的。自17日培训结束马不停蹄地赶回驻地同战友们共奋战,直至今日,才稍有点空挡挤挤内心的几行字。
攻坚阶段这凌晨灯火通明的政府办公大楼里来来往往匆忙而坚韧的身影,疲惫中丝毫不减自信和笃定的眼神,烈日下晒得通红的脸,黝黑的肤……嘿,扶贫工作者,想必你也如此吧。
或许正由于我是一名基层工作者和文学爱好者的缘故,州委宣传部副部长付闯在开班仪式上的寄语让我备受鼓舞。
他说:我们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我把它解读为“文”要高远,“脚”要着地。好的文章绝不会是作者坐在书桌前凭空写出来的,所有的文字都是来源于脚下走过的路。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浪漫主义者,我的心总能升得很高很高,于是乎,我的脚常常会处于一种“飘离”的状态,虽说文学需要想象,需要浪漫,但现实毕竟不是文学艺术,而文学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升华,做事做人需要脚踏实地,要一步一个脚印踩在土地上。于我,或许醍醐灌顶的释义便是如此了。
“胸有情怀,肩有责任。”在责任的前提下,讲情怀。有句话说: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儿都是流浪。哥布老师在《诗歌带给我们什么》一课中讲到:抒情适可而止。李军老师在课后的作品研讨座谈会上也指出:“女性散文抒情过多。”我深以为然,情怀再满,空无寄处,有责任的情怀才有归属,才有共鸣。
“心怀人民,深耕基层。怀抱时代,潜心创作。”文学不是一己之私,它离不开人民,离不开土地,离不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参加培训之前我一直狭义地定义为写作只是个人的情绪出口。其实不然,原来前人大家看似碎碎念的文字里蕴藏的是时代背景下人民的喜怒哀乐、劳苦逸适。写作,绝不仅仅是写作,文学绝不仅仅是文学。
我尤其喜欢习近平总书记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中讲到的话,他说:“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属于自己的时代条件下,去谋划人生创造历史。”而我现在所处的这个的时代,就是最好的时代。
最后闯副部长说道:“珍惜机会,扬帆起航。”是啊,灵魂相似的人总会遇见,而每一次遇见都是一场绚丽的花火。谁能数的清它照亮了多少人前行的路呢?
文学在我生命里就是一场生命的的花火,它指引我方向,照亮了我前行的路程。
文字的聚会安静而欢腾
这次培训是文学、音乐、戏剧曲艺三班齐开。往往,隔壁音乐、戏剧曲艺班琴声、乐声、笑声,声声飞扬。而我们文学班,是安静的。好像连空气都是要留给心灵去思考似的。开堂第一课省作协主席范稳老师就说:“每个作家都是孤独的,但不是孤单的。”
或许文学创作注定是孤独的、安静的。但它也是热闹的、欢腾的。因为文字与文字的遇见,思想与思想的聚会,没有空间限制,没有时间界定。所有的情绪都跳动在字里行间,所有的热闹欢腾都在文字中。我知道,课堂中的我们即使没有言语,即使没有眼神的交流,我们的思想在某个时刻是高度融合的。老师的每一句话都落在我们的心中,激起无数思想的涟漪……我们是孤独的个体,却不是孤单的独行者。
师言,共勉之:
每个作家都是孤独的,但不是孤单的。
——范稳老师
没有孤独的思考,难有传世之作。
——州委宣传部副部长付闯
阅读要趁早,连滚带爬地读,读杂书,吃杂粮,多读纸质书。
这方面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有多阅读,勤练笔。
字在书本里睡着了,你要大声地读,把他们唤醒。
作家就是播种文字种子的人。
——吴然老师
报告文学区别于诗歌与散文,是在真实性的基础上,用文学的形式表达。
——李开义老师
写不好小说的根本原因在于故事情节与人物性格不符。
人物推动故事,故事丰富人物性格,是打开小说创作的金钥匙。
——邵瑞义老师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作家,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
散文要有诗意美,感人之前先赋情,以情动人,与人共鸣。
——张永权老师
诗歌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抒情适可而止。
写诗先酝酿情绪,获得情绪,诗歌就会流出来。
诗歌的语言不能像喊口号一样。从诗里共享乐趣,不能太自我。
余华写得那么好,为什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不是他?或许,是因为他的作品常没有给我们希望,没有给我们温暖,比如《活着》,比如《许三观卖血记》。
——哥布老师
短篇小说是风景,写好风景就行。
中篇小说是故事,写好故事就行。
长篇小说才是体现宏大叙事。
——在被问到如何写好宏大主题小说时,李骞老师如是说
师言之,字字珠玑,句句在理,吾辈受益匪浅。借用吴然老师在课堂中讲到的一句:“这方面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有多阅读,勤练笔。”或许这就是本次培训课上所有老师想要传授给我们的“武林秘籍”了吧。
这场修行,你我同行
写作是一场孤独的修行,但这并不是一条孤单的旅程。
我真正重拾文字或许是在2019年5月份,那时是去参加“第四届中国梦•红河情红河南岸文学创作笔会暨金平蝴蝶谷采风活动”,那是我第一次参加笔会,也是第一次感受到原来我的孤独并不孤单。我找到了同行的伙伴,领悟到原来在芸芸中的突兀并不是孤僻的执念,而是思考的深沉。接纳了写作,就是接纳了自己。
这一次全州的文艺创作培训,于我是一次升华,一次蜕变,它将在我写作路上立下一个里程碑。我在这里找到了方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途。
写作是一场孤独的修行,但这并不是一条孤单的旅程。
而今我知,半夜挑灯伏案而书,其实并不孤单。抬头看看窗外的月亮,总有一个“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修行者同行;滴答细雨总有一位同我一般侧耳倾听,把雨的心情揉进文字的写作者;甚至每一阵微风拂过,我知道它都携着几分遥远的细语柔情。
这场修行,你我同行,并不孤单!
2020年7月25日写于清风小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