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造物的完工,人获得一份无比美好的礼物——伊甸园。然而人堕落带来的后遗症,席卷了整个自然界。这样的结果令人悲伤:既然有罪恶、死亡存在,神何以称为全知、圣洁?一位任由人去品尝死味的神,是那位全善、全爱的神吗?当灾难和痛苦来袭,全能、公义的神又为何常常沉默?
自从蛇出没于园中,这些不解和疑问,就像神留下的伏笔和记号,引导迷失在黑暗当中的人,去寻找一个终极答案——恩典的亮光。
一、“求祢发出祢的亮光和真实,好引导我”(诗篇43:3)
“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因为神已经给他们显明。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借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罗马书1:19-20)
圣经对人启示的内容,只限于人与世界受造之美好计划的部分。
一幅画作,动笔时纸上只有几滴丑陋的墨色,或者旁边几条貌似多余的曲线,相对于旁观者,除非作者本人愿意启示、听者愿意相信,谁能猜得到,它将是千百年后王羲之的绝世珍品《兰亭序》,还是徐悲鸿价值连城的奔马图?
人的认知能力于其以外的部分,如同浮游生物对所置身的海洋下定义。而海洋绝不局限于它们窃窃私语的认识范围之内。保留一些尚未可知的奥秘,是创造者的权利,同时对本体有限的人也不失为一种保护。太阳是神的造物之一,人尚且不能凭肉眼直视,遑论神隐而未显的奥秘。除非祂愿意向人开启,否则人无法理解。
神在向祂的受造物所显明的可知范围内,有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问题。神的预知并不是仅到人们所知的时代为止,而是到无穷的永远。在这一计划的中途,质问善与恶的存在,神创造中的奥秘与终局,并非十分睿智的问题。
历史和圣经显明,神不会因祂的预知而速成祂的旨意。
神在创造之先,预定会知道罪的作用。如果因此神便跃过创造的次序,选择一个简单的终局,就根本不需要有人类参与宇宙的发展史——这又陷入另一个悖论:神的创造或者成为虚无,或者根本就与人类无关了。
神预知人会犯罪,洪水以后的人类仍将堕落,以色列人将要经历埃及和旷野之旅,列国在政权轮回中频频争战……神容许这些历史发生,并不轻易介入,而是完全照着历史次序工作——神允许人有自由意志,有选择生存方式的自主权。尽管神的全知不需要历史和经验,但历史中各种失败和选择的机会,却使人借助对立和比较,清楚认识罪的本质,和神奇妙的恩典计划。
二、“神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创世纪1:31)
在创世纪,神完成每一天的创造之工,都会表达祂的美好感受:“神看着是好的……是好的……是好的……”。同时:“有晚上,有早晨,这是头一日……是第二日……第三日……”昼、夜虽截然相反,也是一切美好的组成部分。如同其他受造,以对应的关系有序地存在着。
光——暗
天——地
昼——夜
植物——动物
雄性——雌性
……
有些是属性对立的布局:
代表永生的生命树——能导致灭亡的分别善恶树
代表美善的乐园——能引人犯罪的蛇
代表神公义的法则——能选择背叛的自由意志
……
神创造世界,是让受造物享受祂完美的恩典和同在——对造物有一定的制约机制,但不剥夺其自主能力。在神的美善初衷下,宇宙万物原本遵循着祂的旨意,以相辅相成、彼此效力的和谐形式存在。这种平衡有序、合理作用的存在形式,显示创造之初的极致完善——神公义法则所维系的目标和指向。
神对于自我的启示也高度涵概了这一点: “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是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全能者”(阿拉法俄梅戛乃希腊字母首、末二字,代表始和终。启示录1:8)。神是始,神是终。这是神的本质,也是神创造所遵循的原则——完整、美好,圆满、无缺:“天地万物都造齐了。到第七日, 神造物的工已经完毕,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启示录2:1-2)。
三、“你在哪里?”(创世纪3:9)
老子《道德经》说:“祸尚福之所倚。福尚祸之所伏。”意即某些属性对立的事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发生根本转变的可能。
自然界里有空间,有时间;有上下,有左右……这些存在既是相对而言,也是彼此互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有这样的表述:“所谓的存在形式只是自身的时空的参照系所赋与的形式,对其所作的全真的判断只是这一参照系所存在的,对其它的参照系而言,其结果是不适用的。这就是说,并没有一个绝对优越的时空参照系,因此,所有的真理的有效性都将只对应产生真理的自身的时空参照系。”爱因斯坦的信仰归属至今存在争议,但作为一代科学巨匠,他的这一物理学观点,同样具有某种哲学意义。神是超越时空的,在祂以美善创造的时空规律以内,造物(生命树、善恶树、蛇、自由意志等)的作用属性是相对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因着参照系(人的选择)的不同,完全可能产生不同作用结果:
1、如果人首先选择生命树,结局可能相反:将永远活在神的国度,过着另一种灵命丰盛的恩典生活。分别善恶树则完成了其律法使命及存在作用。启示录所描述的神的永生国度,正是指向这种理想状态:“在河这边与那边有生命树,结十二样果子,每月都结果子,树上的叶子乃为医治万民。以后再没有咒诅。”(启示录:22:2-3)
2、如果人选择相信神的告诫:“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吃的日子必定死”(创世纪2:17),而不是相信蛇的试探:“神岂是真说……”(创世纪3:1),弃绝觊觎分别善恶树所象征的权柄和贪欲。不但能避免进入罪的网罗、人神隔绝的后果,还可能因蛇不至沦为诱惑犯罪的实施者,使这一罪的象征在乐园中的属性发生变化。圣经同样描述了这样的变化:“‘豺狼必与羊羔同食,狮子必吃草与牛一样,尘土必作蛇的食物。在我圣山的遍处,这一切都不伤人、不害物。’这是耶和华说的。”(以赛亚书:65:25)
人对自由意志的权利支配,本应立足于选择尊重、遵循创造者和赐予者的公义法则的基础之上。这原本是天经地义、无可置疑的义务。也是一切受造权利得到保障、万物和谐的必要条件。
在一系列对比因素的公平背景之下,神预先给予了公开警告,以便人能做出正确选择。
自由意志既是神的权利赐予,也最能体现真实的自主意识。人放弃善意的劝告,选择了相信似是而非且充满诱惑的硬币反面。这就使原本的存在态式发生逆转:死亡和罪恶表现为属性变化的必然结果并发生作用,并随之进入人类历史。而今天的人却因此责怪劝告者:为什么要有恶存在?却不明白,恶,源于放弃了善。正如暗,源于离开了光。
四、“我是明亮的晨星。”(启示录22:16)
人的选择,开启了罪与罚的较量。对于一项刚硬执拗的错误选择,神会尊重自由意志。但祂的恩典作为创造的初衷和目的,并没有因罪的产生而终止。
旧约的开篇和新约的结局,彼此首尾呼应。一项波澜壮阔的救恩计划,跨越人类历史长河。“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翰福音12:24)。以人类最美好的品格表征:为爱而死,因爱而生,证明了神对人的所有情感。神的圣洁属性,决定了公义是人、神关系的必要条件。神道成肉身,降生为人,以人子耶稣基督的无罪之身,在罪的十字架上,将自己圣洁的生命作为公义天平的最高赎价,彻底成就了救赎之功,击败撒旦的权势。使人因罪尽尝死味之后,仍能藉着基督宝血的救赎洁净,灵性生命与基督一同复活,重新进入永生之门。
就像黑夜衬托了星空的美丽,罪与死亡的黑暗背景,更加彰显出神的圣洁大爱:神拣选许多忠实而有待完全的仆人,以最直接的经验和感受,引导人在质疑、等候和盼望中,战胜本体的软弱,跟随祂的脚踪走过试炼的幽谷,回归光明之境,成就至善、至美的恩典计划。人们跌宕起伏的信仰之旅,都证明了一个真理:“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哥林多后书12:9)
神的全能,在于祂既是无限崇高,又降卑到使我们可以认知。既住在有限的人们中间,又是无所不在永恒的神。既深不可测,从宇宙万物到人心深处,衪的作为又无所不能、无所不见。
无论罪与罚,生与死,神至始至终没有放弃人类。“得胜的,必承受这些为业。我要作他的 神,他要作我的儿子”(启示录21:7)。无论生命如何乖舛悖谬,神仍然体贴人肉体的软弱,煅造人灵性的品质。因祂要使人罪得洁净,藉着救赎的爱,重新活在祂无限的荣耀和恩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