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孩子总是乱发脾气,动不动就哭闹,不少爸妈都为此头痛。“我已经做到了接受孩子的情绪,我已经做到了陪伴,我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帮助孩子积极调整,小家伙为什么还是哭个不停?”其实,收效甚微的安抚背后,可能是出于以下误区哦。
疑问1:“有情绪”和“发脾气”是一回事吗?
No!不是一回事。
:“有情绪”是一种状态,而“发脾气”是行为表现,是表达情绪的方式。
疑问2:安抚情绪,就是要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吗?
No!绝对不是。
对孩子有益的情绪调节手段,:不要马上答应他的要求,否则会让情绪越来越依赖于外部,而不是依靠内在的调节能力。这样可是不满足他,他就会有情绪呀?没关系,我们要在孩子有情绪时,帮他恢复平静。
哭闹,实际上是由两个行为组成的:哭+闹。
先讨论“闹”。“闹”也分为不同情况。
一种情况是,“闹”的行为具有真实的破坏性,比如摔东西或打人。这时当然要及时阻止行为,
另一种情况:孩子只是在态度或言语上“闹”,比如他会说“讨厌你”、“打死你”,但这并不具有实质性的破坏。对孩子暂时的恶劣态度进行阻止甚至批评,不会对他有任何帮助,只会导致更强烈的对抗。
有人会担心,假如不及时阻止恶劣态度,那终有一天会演变为真实行为。事实恰恰相反,真实行为之所以发生,都是因为情绪没有得到缓解,反而遭到各种说教和指责,最终被激化到失控的程度。
孩子为什么还是哭个不停?
一个普遍的误解是:我们接受情绪,目的就是让孩子尽快“不哭了”。(这个......难道还应该是别的目的吗?)
正确的认识是:接受情绪的目的,是让孩子更好地释放情绪;更好的释放之后,结果自然会“不哭了”。也就是说,我们的目的应该是让孩子安全地、安心地、痛痛快快地哭够,而不是尽快停下来。
缓解情绪的一些方法
爆发前预防:
平日多带孩子到外面走走;不要对孩子“控制”过严;鼓励孩子多交朋友,不善交际的孩子大多性格抑郁,因为享受不到友情的温暖而孤独痛苦。(回复数字 可查看如何让孩子结交朋友)。
情绪爆发后:
情绪爆发后,对孩子进行肢体接触(拥抱、抚摸等)、目光、表情和语气的作用,不要过多语言。否则往往会事与愿违。也不要陷入具体事情的讨论(比如“究竟发生了什么”、“该怎么解决”等等)。让孩子情绪的强度逐渐下降。温馨提示:再有效的手段,也都是“调节式旋钮”,而不是“切换式开关”。
平静后
适当激发正情绪,比如用游戏引发笑声,会帮助孩子更快、更彻底地从情绪中复原。
1. 调节情绪,让情绪的强度逐渐下降。再有效的手段,也都是“调节式旋钮”,而不是“切换式开关”。
2. 情绪在失控爆发之前开始帮助调节
3. 因此我们应该更敏锐地察觉到孩子的情绪变化,尽量在爆发前及时提供帮助,而不是等到爆发后才不得不去救火。
4. 调节情绪的方式中,肢体接触(拥抱、抚摸等)、目光、表情和语气的作用,要比语言大得多。过多使用语言,往往会事与愿违。
5. 聚焦心情,而不要陷入具体事情的讨论(比如“究竟发生了什么”、“该怎么解决”等等)。
6. 这一点妈妈们可能更有感触:你抱怨一件事,其实是想表达某种心情,可LG的回应却是一套严密的逻辑分析(请相信,他是真心想帮你排忧解愁的)。
7. 在孩子的负情绪基本平静下来之后,适当激发正情绪,比如用游戏引发笑声,会帮助孩子更快、更彻底地从情绪中复原。
到外面走走
你可能会担心宝宝出门之后会继续吵闹,但不用担心,新的声音和景象除了可以分散宝宝的注意力让他安静下来,同时倒外面散散步还可以缓解你的情绪。
一、不要对孩子“控制”过严
不妨让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拥有不同的选择权。如,2岁的孩子允许选择午餐吃什么,3岁的孩子允许选择上街时穿什么衣服,4岁的孩子允许选择假日去什么地方玩,5岁的孩子允许告诉买什么玩具,6岁的孩子则允许选择看什么电视节目……只有从小就享有选择“民主”的孩子,才会感到快乐自立。
二、鼓励孩子多交朋友
不善交际的孩子大多性格抑郁,因为享受不到友情的温暖而孤独痛苦。性格内向、抑郁的孩子更应多交一些性格开朗、乐观的同龄朋友。
三、教会孩子与他人融洽相处
与他人融洽相处有助于培养快乐的性格,因为与他人融洽相处者心中较为光明。父母可以带领孩子接触不同年龄、性别、性格、职业和社会地位的人,让他们学会与不同的人融洽相处。此外,父母自己应与他人相处融洽,热情待客、真诚待人,给孩子树立起好榜样。
四、生活不宜过分优裕
物质生活的奢华反而会使孩子产生一种贪得无厌的心理,而对物质的追求往往又难以自我满足,这就是为何贪婪者大多并不快乐的真正原因。相反,那些过着普通生活的孩子往往只要得到一件玩具,他们就会玩得十分快活。
五、让孩子爱好广泛
开朗乐观的孩子心中的快乐源自各个方面,一个孩子如果仅有一种爱好,他就很难保持长久快乐,试想:只爱看电视的孩子如果当晚没有合适的电视节目看。他就会郁郁寡欢。有个孩子是个书迷,但如果他还能热衷体育活动、或饲养小动物,或参加演剧,那么他的生活将变得更为丰富多彩,由此他也必然更为快乐。
六、引导孩子摆脱困境
即使天性乐观的人也不可能事事称心如意,但他们大多能很快从失意中重新奋起,并把一时的沮丧丢在脑后。父母最好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着意培养他们应付困境乃至逆境的能力。要是一时还无法摆脱困境,那么可教育孩子学会忍耐和随遇而安,或在困境中寻找另外的精神寄托,如参加运动、游戏、聊天等等。
七、拥有自信十分重要
一个自卑的孩子往往不可能开朗乐观——这就从反面证实拥有自信与快乐性格的形成息息相关,对一个智力或能力都有限,因而充满自卑的孩子,父母务必多多发现其长处,并审时度势地多作表扬和鼓励,来自父母和亲友的肯定有助于孩子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八、温馨民主的家庭的气氛
家庭的气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一个充满了敌意甚至暴力的家庭,是绝对不可能培养出快乐的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