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绪混乱中:
我一直不明白什么样的人才算朋友,或者说怎么去界定人与人关系的关系,尤其是与不是同辈人之间的关系,更可以说是与长辈之间的关系;
传统观念里有个“尊老爱幼”的概念,但有没有多少概念去理解这个“尊”与这个“爱”,什么才算“尊”?只能“尊老”,不用“爱老”吗?只能“爱幼”,不用“尊幼”吗?当我反复问自己这个问题,我对人人之间的关系才慢慢有了自己的思考,在与人相处中才慢慢去理解为什么自己会出现那么多误解;
今天文章的主线是,通过对谈人与人的相处,来阐释对朋友的的理解。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
人都是自私的
人都是懒惰的
…………
这个概念太大,说不下去了……
重新找一个方向,
不知道什么是朋友?朋友是一种关系,就像你给别人介绍这是我“***”,这里可以填写很多名词;
那么在生活中我们人人之间都有关系,那么把这种与之产生关系的人都可以叫做是“朋友”;
但这样理解又好像不对,这那样说我被别人删了一巴掌,关系发生了,那也叫朋友了?---肯定不是么。
所以得给这个关系前面加个限定,应该是:把在生活中我们愿与之发生关系的人叫做朋友;
这样就排除了那些想伤害我们的人,但是还有那么一些人我们见过几面、或者更多面但现既不伤害你也不“待见”你的人,关系发生的太久,已经没有对自己产生“温度”的人,也慢慢淡出自己的“朋友圈”,属于“类朋友”的范畴;
思绪渐清:
所以再次定义就是:那些我们愿意发生关系,并让我们产生温暖的人叫做朋友;
对这样解释就比较妥妥的了。
所以:
“怎么交朋友的问题”可以翻译为“怎么交“那些我们愿意与之发生关系,并让我们产生温暖的人”的问题”;
听起来非常绕口,需要拆分理解
主语:我,这个不用翻译
谓语:交,(交流,交往,交换)
宾语:朋友,(那些我们愿意与之发生关系,并让我们产生温暖的人)
疑问词:how
翻译:与“朋友”发生一系列的动作“交流、交往、交换”,给这组动作起个名字,叫“交友三部曲”;
思绪清晰:
所以今天的题目就是:“交友三部曲”怎么做?
如何交流?
做任何一件事首先要清楚自己的初衷,这样才能做到高效,也会给人在初次认识的情况下留个很好的影响,为以后的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
之前听过“七秒理论”,说是两个陌生人第一相识,在交流的前七秒之内已经确定了你俩最后关系会有怎样的发展,比如“一见如故”、“一见钟情”、“毁三观”都是在就收到信息的最短时间内的正常反应;
所以初次交流的信息必须“短、准、快”,短暂的介绍,准确的定为,快速的反馈;
如何交往?
在通过“短、准、快”的基础上我们很快就能判断是会与之交往,愿不愿意再花“七秒”与之交流,或者再花更多的“七秒”让其感受到温暖;
交往是个漫长的过程,有的关系一辈子就只停留在这个阶段,就像书里说的那样“共度时光,感觉温暖”,这个状态是听起来很好,但事实是“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有些人因为打破了“七秒”时的界限而“出局”,有些人是一直在这个界限内而被淘汰,用“离婚”就可以很好的解释这个现象,婚前婚后两个人,因为了解不够深,因“没想到他是这样的人”而出局,其中一方在生活中对生活无懈追求,另一方原地不动,或者不在同一个步调上,也会“出局”,所以在交往中我随时保持“活性”,不然就会被“出局”;
如何交换?
保持“活性”的一个表现就是“付出”,付出有分为“主动与被动”,有分为“反馈与不反馈”,这也是交换的四种界定;
在主语不同的情况下,要求是不一样的,对自己要主动花时间,花精力,主动维系友谊,但不一定非得要求别人给与反馈,这是主动与不反馈;
对他人要在朋友有需要的前提下才予以反馈,意思是“有求必应”,尽量给与朋友的困难予以帮助,切记“路见不平一声吼”,对别人的事尽量少操心,尤其是朋友没有告诉你的事,往往就是那些“操碎别人心的人”在关键时刻就消失了;
所以,主动联系,不求反馈;不要瞎操心,做到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