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印象1——青海老八盘
民以食为天,小时候听到大人们说吃香的喝辣的这些个词,以为香的就是香的辣的就是辣的,现在知道了,在物资缺乏的年代里香的实际上是荤的也就鸡鸭鱼肉高油脂高蛋白的代名词,辣的就是微醉欲仙的琼浆玉液酒了!今天回忆一下小时候记忆深处的青海老八盘,当然这只是我记忆深处的和看文的你肯定不一样哦,因为地域不同,年龄不同,家境不同可能所见所想也大不一样,看文的你且看之,你就是和我理论我也听不见,嘿嘿。下面就,翠花,上酸菜,开席!
抹桌上花卷倒茶后先摆的是全盘和干果。全盘是不算在八盘里的,听妈妈说全盘里应该有后面要上的各种菜的影子,是八盘的综合,但我所见的基本上是里面是豆芽粉丝胡萝卜丝肉丝酸菜花菜等杂拌的凉菜上面花式一圈盖着五花白肉片,牛肉片,猪肝片等,上面顶着一个拿线丝拉开的八瓣或六瓣或四瓣不等的鸡蛋,芯里放着精华的一颗红樱桃。以前,其他菜吃完了或吃的差不多了就把盘子撤掉了,而全盘不知道为什么是陪到所有的菜都上完了全桌的人散了才撤的,好奇的我一直不知道,大人们好像也不知道原因。
第一道菜,里脊,是所有人尤其孩子们的最爱,现在满城市所谓的湟源里脊实际上就是青海里脊,以前的里脊是纯里脊肉裹着豆粉面炸的,外酥里嫩,尤其是带点木耳碎的汁子,那酸爽爽口记忆犹新,现在市面上都吃不到那种质量的里脊了,基本上都是面疙瘩里裹着一块硬硬的肉片。
我的记忆中第一道里脊和最后一道酿米是最清楚的,其它的顺序完全没有印象,就只好一道道听我安排哦。
第二道猪骨头,没见过精小排,基本都是脊大骨,但肉多,块数不多,都是大人们手撕分给其他人,否则一部分人是没有的。
第三道干菜扣肉,好像全国各地差不多。老人们的最爱。
第四道,红炖还是馄炖?就是炖的稀烂软糯的大块红烧肉,皮是红黄色的,入口即化的那种,用筷子不好的人是夹不起来的那种,没牙口的老人们喜欢,嘴里噙着用牙床呡着,赞叹着这点儿软面啊,因为以前都是三百斤自由的大猪,膘厚肉薄,娃娃们是一口也不吃,是老老人的最爱。
第五道,一寸见方的牛肉块加干炸的土豆块或炸豆腐块或土豆块和豆腐块兼而有之,与现在的青海三烧应该是前世今生。
第六道,肉丸子,那叫一个美,妇女儿童的最爱,纯精瘦肉的,一上来风卷残云一扫而光,甚至几秒钟的功夫就没了,因为有些老太太早已频繁地夹到自己的手绢里准备带给家里的老伴儿,同桌上这样的老太太有几个其他人是轮不上的,那时候大家也笑话这样的人贪吃贪拿,其实骨子里大部分人都想拿只是碍于面子而已,仓廪实而知礼节,现在想想,在贫穷的年代里那是对家人的一种爱,去的人吃着没去的人想着,可能不忍吧?!比现在的浪费高尚多了。
第六道,应该是红烧鲤鱼,反正没有盛产的湟鱼,怪怪的,平常吃的湟鱼刺多,害怕刺卡着,好像吃的最慢的一道。
第七道,高香汤,就是醪糟汤里加上罐头果肉碎,以前都是苹果或梨居多,喝一口好像连心情都那么甜美…后面发展成了加了鸡蛋,百合,红绿樱桃…白里夹杂着红橙黄绿蓝靛紫,色彩缤纷,那是日子好了以后的事了。
最后一道,酿米,但发音叫让米,方言的原因吧,酿皮叫让皮,酿米就是把葡萄干红枣核桃仁等各种果仁放到碗底再加上泡好的糯米蒸好了倒扣到盘子里,上面撒上白糖,有条件讲究一点的人家浇上蜂蜜,一勺一勺的挖着,糯糯的,劲劲的,甜美甜美。
八中间夹杂着一盘包子和一盘糖饺,不算在菜里面,酸汤辣汤已经忘记了是在那一道菜的后面或前面上的,那时候都不知道清汤寡水的里面飘着的玉兰片或木耳片的两个汤是干嘛用的,现在想想酸汤应该是用来解潮腻的,记忆中的席基本上都是在腊月或正月吃的,大部分席位都支在院子里,放了胡椒粉的辣汤应该是御寒以防肠胃感冒的。
还有,除了孩子们,其他各种年龄的人多少是要喝一点酒的,每桌上都有人候着上菜敬酒划拳。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城市也吹向了山村,乡下人的口袋也慢慢鼓起来了,不再捉襟见肘,囊中羞涩,里子不薄了面子也就有了,席桌上有了凉菜热菜,菜的数量种类因家庭条件而不同,可以八凉八热,也可以十凉十热,或者更多…肘子,羊排,大块鸡,红烧鱼,清蒸鱼,鱼的种类也丰富了起来,有了若小时候见了吓得肯定不敢吃的籽虾竹节虾甚至龙虾……
从前的粮食瓜果蔬菜都长的慢,马车也走的慢,现在科技发达了飞机高铁带来了以前的皇帝老儿也吃不到的珍稀美物,天天都好像吃席过年,但最美的味都留在了只有时光隧道可以穿越的从前。
有点饿了,该做饭了,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