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在托育班顾顾学生的功课。
学生开始写生字,看了看他们生字簿,一个字写五次。
学生开始抱怨………
:“你们呐~~很幸福了咯~~我们以前呐,一个字写25次,没有得空行的啊~你们现在才写几个字就呱呱叫~听写错一个字打一鞭~”
:“老师,你跟我爸爸妈妈他们哦一样的~很喜欢讲你们以前怎样怎样~讲到自己读书好像很幸苦酱,都不懂是不是真的!又没有证据~”
:“真的啦!不然你以为啊!我们以前写到手都要烂了咯。有时候查字典找一个字意思要15分钟,哪里像你们酱好命,电话按一下2秒,意思就出来了~blablabla……讲了一堆。”
晚上回家后开始反思….感觉今天和学生讲这番话的时候哪里怪怪的……
突然明白了,
原来……
原来不知不觉中,我也已经变成了在小学求学时候,不明白为什么班主任说她每次为了读书求学问,要骑几公里的脚车到学校,要翻几座山几个岭才能到图书馆。
小时候的我也像那位小朋友一样问着同样的问题:“老师有酱夸张吗那么辛苦吗?”
答案是:不会明白的。
就像当初的我不明白我的班主任,而我的小朋友不明白我。
为什么?因为我们回不去那个时代,
她没机会经历那个年代,就好像我也没能经历老师翻山越岭去图书馆的年代是一样的。
所以,停留在80/90年代的学习思维是灌不了00/10后的思维的,因为这是时代的问题。
为什么“代沟”的问题会重复的发生,为什么父母与孩子的关系问题会重复发生?就是因为我们大人没有意识这个大环境的改变,一直用我们的“标准”套在他们的身上。
也许,我们这年代该学习的是愿意放下我们自己、放下那个80/90年代大大大的“我”,才能真正走进孩子00/10后的想法到底是什么,与他们链接,不是用我们年代的努力套在这一群天真可爱的小朋友们身上。
#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