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我已躺在床上。电视上播着不知名的电视剧,里面人物的喜怒哀乐,丝毫没有引起拿着手机的孩子和我的兴趣。若不是房外的鞭炮声,今晚与往常无异。
忽然就想起小时候。
那时候,电没有现在稳定,有时有,有时无,常常盯着房顶的灯泡,巴望着有电。一句“电来了”,能把整个巷子里的灯喊亮;
那时候,电视机很少,更别说彩色电视机了。整条巷子只有一台黑白电视机,还是14英寸。一到晚上,看个电视就跟开会差不多,人声鼎沸,但节目一开,立马全院寂静。节目更少,把天线拉到最长,也只能收个中央一台,不高兴了,满屏雪花点。这下,孩子们不乐意了。挨个扶着天线,这边扭扭,那边拽拽,有了信号,手一动都不敢动,再累,也会维持这个姿势,就怕看不成。
那时候的今晚,巷子里满是穿新衣服的孩子,打着灯笼,追逐着,嬉闹着。大人也三五成群,说说话,聊聊天。即使再冷,欢笑声依然不绝于耳。
那时候的灯笼,没有现在这么高级,也没有现在种类多。顶多就是十二生肖的圆灯笼和圆柱形的长灯笼。因为是纸质的,里面点上小小的红蜡烛,打着灯笼,孩子们会格外的小心,连走路都变得小心翼翼。若是一不小心,或天公不作美,刮个风,那灯笼顷刻间便会化为灰烬。孩子们的兴高采烈随着灯笼一起消失的无影无踪。懂事一点的孩子,这下,只能跟在别的小朋友的后面,看着他们打着灯笼,脸上满是羡慕与嫉妒。而小一点的孩子,这下,便死皮赖脸的哭起来,非争得哥哥姐姐的灯笼来玩不可。一时间,小孩子的哭声,大孩子的争论声,其他孩子的欢呼声,连同大人的打趣、玩笑,充满了整条巷子。
那时候,虽然物质贫乏 ,虽然生活不太富裕,但起码,节日会有个节日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