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杭心
01
写下这个标题时,我也不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或埋怨,或自责,可能两种成分都有,也可能都没有,只是脑袋中突然蹦出的一句话。
刚刚翻了一下自己的文章列表,才猛然发现已有八十几篇文章,差不多十六万字。从第一篇更新,至今已有一年多。
当初在朋友圈看到一个好友推荐简书,便在软件商店下载安装。然后它就静待手机界面的一个角落,被我遗忘脑后。
信息化时代,人总容易被花边新闻、娱乐八卦所吸引,我也不例外。于是一度又卸载了简书。
那时我上大二,每天都有课,早上在“主张”民事权利,下午又与犯罪嫌疑人“斡旋”。于是每到周五,我都像儿时偷吃到糖果一样快乐。
总感觉周内学习用光了自己全身力气,周末自然不想也不会去上自习。那时舍友刚好推荐学校附近书店给我,于是很多个周末我便在那里度过。
或是性格的缘故,我比较喜欢安静。在书架上挑一本好看的书,点一杯柠檬水,伴着店里小众又好听的音乐,窝进沙发里,我可以坐到天黑。
看完一本又一本书,大多应是青春成长类的。关注作者的同时,我发现有不少作者的简介中都有“简书签约作者,简书推荐作者”等话语。那一瞬间,对在简书写文的人抱有一种羡慕和敬佩之情。
那时,我便在心里默默念到,要成为很厉害的人啊。
02
当时给自己起名“陈如果”,也没什么特别含义,只是挺喜欢如果这个词,所以干脆用做笔名。
断断续续更新几篇,每次都以阅读量惨淡告终。看着首页上的文章,上万的阅读量、数不尽的喜欢,由脸红到眼红,我又选择出逃。
每次点开简书,都是看看热门的文章,关注人的更新。写作的热情,早已被浇灭。也不敢再提,要成为很厉害的人。
自知能力不足,想通过学习来补。看书充电,研习技巧,掌握方法,是我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学的事。
慢慢地,自己又开始写文,阅读量很是很少,粉丝数也可怜。不过这次我没有逃跑,而是选择坚持。虽然慢,但没放弃。
看着喜欢的作者每天都写出爆文,自己也不想认输,想硬着头皮坚持下去。但因课业繁多,很多次灵感来袭时没有记录,后来再写,已少了当初的热情。
由于自身拖延的毛病,对一件事总是拖了又拖,写作自然也不例外。可能后来我才认清,当时以课业繁多无法更新,只是自找的完美陷阱,表面占了便宜,实则亏了自己。
03
真正开始认真写文章,大概是改名为“杭心”后。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杭州,想自己挣钱去那里游玩,于是便有了笔名的由来。
开始认识一些简书作者,互加微信,也被拉进几个写作分享群。
一边是写作热情高涨,一边是脑中空无一物,迫不及待地想要表达,却找不到华丽之语言,总感觉自己太过朴素于真实。
看着同龄人一个个比自己优秀,说不嫉妒是假的,谁不想成为闪闪发光的人啊,我觉得你可能也想。
节省下追剧逛街时间,牺牲掉午睡时间,我开始将能用利用的时间都拿来写文。好在努力没有白费,投入专题的文章慢慢被接纳,也曾被推荐到首页。
恰逢暑假,看到有日更计划挑战,很想参加,但心里又打退堂鼓,觉得自己坚持不了三天。
出乎意料的是,我竟坚持了下来。每天都更文,不是去追捧热点,不是以标题吸引眼球,只是简单写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感。
看着自己头像下“日更达人”的标签,我很是激动,原来努力过,结局真会有所不同。
某次写完文章,向各专题投稿,有几个秒过,我有些不解。简友告诉我,推荐作者的文章会自动通过。
后来,我才知道自己成为“大学生活”、“青春”、“成长励志”得推荐作者。看着自己一步步成长,嘴角会不自觉上扬。
04
一路走来,也发生了不少改变。
当时很喜欢的作者已很久没有更文,一些签约作者也早已解约,熟悉的人儿变得陌生,陌生的面孔愈加生疏。
软件不断更新,首页投稿早已不见踪影,优质文章数量下降,宣传如何营销、赚取流量的文章常高居榜首。当初对它的热爱,已渐渐褪色。
开始在公众号上写稿,无收入,单纯是想认识更多热爱文字的伙伴,想让自己的文字被更多的人知道。
今年收到最喜欢的生日礼物莫过于意林编辑的一条简信。说是我的一篇文章被他们选中,让我发地址和信息给他,好发放稿费和样刊事宜。
21岁,感谢时光,赐予我最好的礼物。依昔记得当时自己的幸福模样,笑了很久很久。
以前爱写鸡汤文,一段话下来,全是满满正能量和名人引语,假装是励志的榜样。实际上,生活中的我是一个不打折扣的悲观主义者。
大三了,我开始思考接下来的打算,法考是必须得考,考研是自己选择。
回首来时的路,发现自己还是对当初没去想去的城市而耿耿于怀,所以想给自己一个机会,去努力,去拥抱当初的目标。
不得不承认,之前写文,自己常处于自嗨状态,未感动别人,自己先热泪盈眶。现在更新,却总是思考很多,从人群到事件,都会有自己的专属想法。
现在,我依旧走的很慢,没有写出好文章,没有很多的读者,但我并未放弃,相信某天总会与美好为伴。
在此先对自己说声,抱歉啊,还是没有成为很厉害的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