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跟一个在IBM做了多年,之后离开的管理者聊IBM的职业发展。他说,在当时各种IT企业的收入中,IBM的待遇并不是最高等的,而也就是中上。为什么,这样牛的公司却不给员工最高级别的待遇,他说了一句话:
因为IBM这三个字母就值剩下的钱了。
当你进入到IBM这样的公司工作,你的价值并不单单体现在月薪年薪上,还一份价值,就是你所在组织带来的溢价。当你换到新公司时,HR问你的背景,你会眉毛微微扬起,嘴唇略动,吐出三个字母:
I, B, M
这三个字母,就带来了光环,会让更多的企业愿意以更高的价格伸橄榄枝。
这是5年以前的状况,而现在,这种溢价换到了BAT上。
当你嘴唇微动,说你是BAT之一的,你去应聘其他工作,HR看你的眼神都是抬着眼的;你去创业,投资人会因为这个溢价,而在给你投资上加分;你到学校、微信群分享,听众们托着脸崇敬的望着你。这种殊荣,未必是因为你的个人能力真的很强,而更多是因为,你所在企业给你的溢价。
因此,关于我们如何选择公司的话题,大家脑子里无非想的是:
如果仅仅想换个公司,我换到什么公司里会更有利?
是小公司换到大公司,还是大公司换到小公司?
是民企换到外企,还是外企换到民企,还是国企换到外企?
其实,一切组织,除了带给你收入之外,你还得关注两个字:
溢 价
这份溢价是否是你要的,以及,这份溢价,是否能转移到你身上。
什么样的公司有可转移的溢价
很多人关心的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国企还是外企?
而我想说的是,在现在这个社会,如果仅仅用一个指标来评定好公司的话,那应该是
『酷』
看看这个公司是不是一个酷公司。
这种酷公司,在过去,很大可能是大公司,比如那些说出来就酷酷的亚马逊、谷歌、微软等外企,以及BAT、小米等民企。
而现在,一些小公司也会做的比较酷,比如有一家做无人机的公司大J,2014年只有300人,那时就已经占据全球无人机最大市场,然后快速扩张,当然,到现在规模也赶不上超级大公司,依然还算个小公司。但总的来说是个很酷的公司。
再比如一些做小零件的公司,规模也不大,但是却服务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市场,这也是酷劲十足。
再比如一些小的游戏公司,他们的团队不大,但是做的游戏却是排行榜 TOP 10。这种公司就会被认为酷。你的那个产品就有酷的基因。
这类组织,能给你带来溢价。
因为当这家公司能让一堆人产生『酷』的感觉时,意味着这家公司的产品、服务已经被某个垂直领域的客户接受,喜爱甚至忠诚喜爱了。而人们会产生光环效应,他们会认为,这家公司的员工跟这家公司的产品一样,很厉害。而当你在这家公司里时,这种晕轮效应开发发作,这个公司的溢价就进入到了你的身上。
因此,这样一个例子,小W换工作,一家是没啥名气但有不少订单的软件公司,月薪3万;另一家是比较酷,在某个垂直领域是老大的媒体公司,月薪2万5。我给他的建议是,如果你并不那么急需钱,就去那个垂直领域公司,因为能给你带来更多溢价。你待上两三年,一旦离开,会有更多可能让你选。这个公司的品牌光环会让你身价更高。
如何判断酷公司,我们可以问这几个问题:
1.他们的主要业务和产品是什么?你听说过吗?口碑如何?
2.他们的客户都是哪些?在什么级别?
3.他们的核心团队背景如何?在这个领域干了多长时间?
一个有着高口碑的产品,服务着顶级客户的专业团队,就是酷公司的标志。
但是,你想选它,它未必想选你。毕竟,它能有一款运作的超强的产品,其团队也都超强。你的能力水平不够,人家不一定要你。
那你就还得回到公司的转换和选择。
大公司还是小公司
尽管,很多人都会这么说,大公司有大公司的好,小公司有小公司的好,你在大公司能学到体系化的规则,系统的培训,并且有种踏实感;而你在小公司能干更多业务,能让你的创新得到发挥,你会很灵活。同时,大公司有大公司的坑,小公司也有小公司的坑,大公司的人就是螺丝钉,只能干自己那一部分事,一旦离开公司结构就没用;而小公司风险太大,稍有不慎就散伙。
但是,我们从他们的转换难度就能发现,哪个一般来说更优先。
总体而言:小公司转到大公司,一般都比较困难;而大公司转到小公司,要容易的多。
因此,很多成功人士的稳健玩法是:
毕业后先辗转到一个大公司,待上几年做出点成绩,拿到红利,然后跳到一个小公司做个总监甚至合伙人,再然后,运气好的话,那家小公司变大了;运气一般的话,那家小公司维持住规模;运气不好的话,那家小公司结束,他再换到新的小公司,或者他自己单干。这样,拿到了大公司的溢价,再拿大公司的溢价去换取小公司的高岗位。
如果用能量转换的思路来解释:
去大公司是积累势能,换到小公司则是把已有的势能变成了动能。
就如同武侠小说一般,大门派的溢价更容易被感知。
当在江湖上遇到个陌生人,人家抱拳问:『敢问阁下的万儿』,你哪怕说『贫僧是少林的一枚小沙弥』,对方都因为你背后的大门派而带几分尊敬。但是你要是说自己是什么海沙派、河洛派的不知名的门派,那可能就得拳脚功夫上见真章了。
而如果你在大门派练了几年,当了大师兄二师兄,然后你再出走,很有可能会被某个小门派看上,当个二当家的,玩的好可以把小门派搞大,玩的差也有自己的功夫打底,即便一个人在江湖上混,压个镖,要功夫有功夫,同时道上的还得因为你门派的出身而尊敬你一声:
前辈
这在中国是最典型稳健的职业发展模式。大公司本身多少都会有品牌的溢价。
但是,同酷公司一样,你想去大公司,人家大公司不想收你,大多数人也很难进入到500强的大公司,他们的第一份工作,只能先进入一家小公司。并不是谁都能一拜师就遇到名门大派的,初级的师父也就是县城镖局里的某个教头而已。
小公司的溢价是什么
于是,就会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同样是一个行业,这么多小公司,哪个更靠谱?
在此,谁也不是神,能一眼看出,那个什么A公司,未来肯定能上市,你进那个公司就欧了。所谓的百度或腾讯的前台,是个小概率事件。因此,换小公司,不能用预测公司爆发来评判。
不同于酷公司的溢价是产品和品牌,大公司的溢价是平台和背景,小公司的溢价是什么?
是老板。
你遇到个牛老板,他能带给你很多非收入上的溢价。他过往的经验,他的谈吐,他工作的表现,他自我管理的能力,你在小公司能近距离观察到,模仿到。这是这个老板带给你的能力溢价;
其次,如果你天天跟着他干活,就容易得到他的信任,这种能跟着老板干活的权利,一般只有在10几个人的小公司才会出现,而如果你得到了这个老板的信任,他就可能给你更多的机会,比如,去见客户,去维护他的人脉,去主持某项工作。这样,他的资源就会慢慢变成你的资源。
如果要拿江湖来比喻,比较好的小公司类似古墓派,名气不大,但老板很厉害,武功一脉单传,又类似桃花岛,虽然门派规模不大,但岛主是超一流大师,徒弟各个也都厉害的要命。
小公司很像小作坊,进了小公司,初级小白的目标就是老板的小跟班;老鸟的目标就是主管某业务线的副总。只有这两种角色能拿到溢价。作小跟班的,听过那么一句话
『要想学得会,得跟师父睡』
得天天帮师父干各种活,业务内的业务外的,工作的活,私人的活,同时得经得起师父在钱上的压榨,由此成了老板的小管家,也就慢慢学了老板的经验。这有点像德云社,弟子跟师父走的近,伺候的好,老板就给你红的机会。
而作副总的,同样得跟老板形成牢不可破的信任关系,这种信任关系肯定不是你求职应聘就能建立起来,一定是在转来之前就做了长期储备,往往是之前就合作过多次,大家都掏过心窝,说过心里话,这样信任才能建立起来。否则,贸然凭借自己的资源进入这种小企业,一旦信任没建立起来,越厉害的人,猜忌就越大,跟老板对撕之后出局的概率也越大。
那小公司什么样的老板能带来更好的溢价呢?
三个条件:
1. 过去经历丰富。曾经有过职场上的成功。
职场的成功往往可以复制,这种成功背后都是个人素质、格局和思维的不同,这背后有值得学习的经验。
2. 手里有绝活。
很多小公司老板之所以能出来单做,就是因为手里的技能比别人高,无论硬技能还是软技能。这有溢价。
3. 信守承诺不忽悠。
多年前我看《古惑仔》,里边的老大犯事让小弟替老大坐牢,说你出来我让你做我兄弟,你家里的父母这段时间我来照顾。这叫承诺。之
后,老大果然守承诺。照顾好父母,出来之后成了左膀右臂。这样的老板,值得跟。溢价大。
如果以上三个条件,不能全满足,满足两个也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