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的十一假期,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萨拉·达尼乌斯(Sara Danius)宣布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也许是个人文学素养欠缺的缘故,以前从未听说过这名作家,自宣布之日起,石黑一雄的名号传遍了整个世界,各大书商开始搞促销,做广告,商业价值被充分挖掘,作为“追星族”的我,也找来几本石黑一雄的作品跟随一下流行的步伐。
作为“英国文坛移民三雄”之一,石黑一雄的作品在日本家喻户晓,深受读者们的喜爱,村上春树曾评价石黑一雄的小说:“有一种特别坦诚和温柔的品质,既亲切又自然,他的小说中的背景可以置换:地点可以在任何地方,人物可以是任何人,时间可以是任何时间。”
诺贝尔文学奖是当今世界上写作的最高荣誉,中国作家莫言因获奖火遍了大江南北,村上春树作为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每年被拿来调侃,却总是失之交臂,可以想象村上春树的怅然若失,含金量如此高的奖项竟然曾经被某位大师拒领,当然,并非鲍勃迪伦,去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拒领声明,后来证明是假新闻,今天说的这位大师可是真正的拒领。
五十三年前的今天,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瑞典文学院宣布诺贝尔文学奖颁给“存在主义”大师萨特创作的《词语》,得奖的理由是萨特充满自由精神及探求真理的创作,已对我们的时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当这个消息传到法国,举国欢庆,振奋人心,然而萨特却心静如水,淡然处之,避开媒体的骚扰,和波伏娃来到一家常去的小餐馆吃午餐,点了最爱的扁豆咸肉,享受着奶酪的美味,拿出心爱的烟斗点上火,烟雾缭绕之中,拿出笔和纸,写下了他谢绝诺贝尔文学奖的声明。(此声明于1964年10月24日刊发在法国《世界报》上)
大师萨特一向谢绝任何来自官方的荣誉,二战之后,法国政府要颁发勋章给萨特,法兰西学院要授予他院士头衔,他都一一谢绝,萨特“固执”地认为任何荣誉都会对读者产生一种压力,一本书是“萨特著”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萨特著”,这两者绝不是同一回事儿,作为一名作家,应该用纯粹的文字来打动读者,而不是因为某个荣誉而让读者对这个作家产生兴趣。
当时处于冷战时期,存在东西文化战线的冲突,萨特作为一名同情委内瑞拉革命游击队的作家,他的情感更倾向于社会主义,他担心自己的政治态度会牵涉到诺贝尔奖委员会,他在声明中强调谢绝行为是个人态度,丝毫没有指责或者轻视过去的获奖者的意思,他非常尊敬他们。
面对丰厚奖金的诱惑,他的确非常想拿着这笔钱去援助南非种族和平运动,但是,他担心他的援助行为会被“机构化”,不论东方还是西方的机构,他都不愿接受,因此,不能为了巨额奖金,放弃自己的原则。
当这篇声明刊发之后,民众哗然,褒贬不一,记者们将萨特的家围得水泄不通,逼得萨特不得不继续发声:“我希望我写的书,能由那些想读我的书的人来读,而不是由沽名钓誉的人来读。我拒绝荣誉头衔,因为这会使人受到拘束,我一心只想做个自由的人。一个作家应该真诚地做人。”
这就是一代大师不同凡俗的地方,我辈唯有仰视佩服肃然起敬,萨特不卑不亢,坚守原则,用一生去践行,不让名利束缚自己的灵魂。向大师致敬!
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1905年—1980年),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法国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西方社会主义最积极的倡导者之一,一生中拒绝接受任何奖项,包括196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