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区(Comfort zone)指的是一个人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行为模式,人会在这种状态或模式中感到舒适。
正所谓人都是有惰性的,这种惰性导致人总喜欢待在自己的舒适区里面,长此以往,人就会变得不思进取,没有危机感,总是在原地踏步了。
面对变化越来越快、不确定的世界,我们要做的就是要不断进入学习区去尝试新知识和技能,逐渐扩大自己的舒适区。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今年我做的最有意义的事,就是重拾写作和阅读,逐渐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扩大技能的舒适区。
以前,我在QQ空间写日志,记录生活的一点小感悟和感慨。现在我认识到那一段时间的写作经历,是让自己处于舒适区当中,文章只能自嗨,不能给别人带来更多的启发。今年遇到坚持星球,开始在简书上写文章,尝试去写分析解决问题的文章,改变了原来伤春悲秋式的叙事,写得更加理性一些,让自己的思辨能力得到成长。由最初时的看心情去写,到现在固定时间晚上10点写,逼着自己适应每天都要写出文章。
通过输出倒逼输入,让我认识到了读书的价值,我从以前很少看书,心情好的时候看书,看书只看那种轻松容易的书,变成了现在每天都看书,看不同类型的书。我从原来不读书不思考的舒适区状态,变成每天都要待在学习区的状态。
根据粗浅的21天习惯养成理论,我体会到了坚持每天写感恩日记、早起、读书,逐渐变成习惯,扩大成为舒适区的事情。
生活中,还有很多小事情,都可以进入学习区,扩大舒适区。例如我以前骑山地车,都是调成2×7的档位骑,觉得比较轻松,后来调成2×9档,开始觉得有些吃力,慢慢适应之后,就变得习以为常了。
无论是工作,生活,还是学习,都要有意思地让自己进入学习区,直至熟练为止,这样舒适区逐渐扩大,这样就是处于不断进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