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底蕴初体验(之一)

来北京已有两月余,除去公出外,活动半径基本都局限在五道口半径三公里范围内,老实讲,这个区域让我形成的北京初印象着实不算太好,不论从生活便利性还是城市的整体建筑及人文风貌,体验起来都远不如上海,直至昨天,机缘之下参加了在北京的第一次徒步,这才缓缓为我揭开了飘在帝都上层的雾霾面纱,让我得以窥得这座历史古城载满文化底蕴的扉页一角。

图片来自于百度地图截图

天南地北陌生客首聚于西城区红楼公共藏书楼,看到藏书楼入口的瞬间,脑海中便浮现出了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的身影,细想来其实二者建筑风格其实并不如何不相像,不过是同样运用了几何元素。因楼内参观前并未做好功课,回来后才知藏书楼原来是一座七十多年历史的电影院改建而来,无怪乎楼内构造与其他书店、图书馆有如此之大的不同。但更让我沉浸的却是主题藏书区外充当休憩区/咖啡吧的那份舒适感,一桌一椅一花,直触心灵的某一角落,使人得以短暂逃脱生活所迫之枷锁,深深呼出了一口浊气。

红楼公共藏书楼 - 图片来源于楼主Sony a7拍摄,首次作品图片过曝还请见谅
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 图片来源于网络
红楼公共藏书楼内侧外拍,图片来源于楼主Sony a7拍摄
图片来源于通行小伙伴拍摄
图片来源于楼主Sony a7拍摄
图片来源于题主Sony a7拍摄
图片来源于题主Sony a7拍摄

藏书楼对面便是万松老人塔,这是北京城区现存唯一一座砖塔,砖塔胡同也是因此得名,目前,塔院已被打造为北京市市首个非营利性公共阅读空间“砖读空间”。因历史及建筑知识积累过于匮乏,对于塔的结构如何玲珑精致确实不知如何描绘,所以还是说回塔院吧。小小的院落内环绕四周的屋室,有的是书店,有的是展室,还有细密紫藤萝下排布的茶座,一墙之隔,管他外面如何喧嚣,我心自是怡静。

图片来源于楼主Sony a7拍摄
图片来源于楼主Sony a7拍摄
图片来源于楼主Sony a7拍摄
图片来源于楼主Sony a7拍摄
图片来源于楼主Sony a7拍摄后裁剪

因时间关系,今天先停笔(停打字?!)这里,后续陆续补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教育的真正目标是唤醒孩子的生命内力 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两种力量:一种是我们表面上看得到的肢体力量,这是生命外力...
    车荣杰爸爸阅读 329评论 0 0
  • 我们分手吧 为什么额?呵呵!难道你心里不清楚吗? 我怎么了!我做了什么? 呵呵,不做亏心事儿,就不怕鬼敲门!
    a6a2c577c540阅读 156评论 0 0
  • 转眼之间,一个半月的禅绕画学习就结束了。很多感想,又不知从何说起。那就从最最开始说起吧。 与禅绕画的...
    黄思之阅读 564评论 3 3
  • 本周早起的生物钟基本已形成,但个人感觉早起时间利用的还不是很有效,会选择听喜玛拉雅各种讲座,会每天卷腹50个以上...
    油腻女青年阅读 16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