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现在,很多家长都意识到多读书可以提高孩子的语文能力,也很希望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网站、微信公众号里,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之类的文章很多,卖童书的销量也很好,有很多妈妈屯书成瘾(包括我)。
我经常被问到一个问题:我想给孩子买一些书,你能推荐一些适合×岁/×年级孩子阅读的书吗?家乡的好友问过我,出国定居的老同学回国出差之前也问过,每次遇到这个问题,我就愣住,完全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想开一个分龄的书单,应该是很专业的行为。
其实,阅读是一件很私密的事,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别人推荐的,别人喜欢的,你不一定就喜欢,所以,推荐书的文章、获大奖的作品,可以参考但不可以照搬。以我自己以及我给孩子选书、买书、读书的经历来说,范围很庞杂,好像从无定法,没有规律可循。给儿子准备的书,有的特别成功,他特别喜欢,表现为:经常主动找来看,让你反复给他讲。有的一般化,也读、也听、也看,但自己很少主动想起来。有的从买来就兴趣缺缺,都不主动要求讲,即使讲,听的兴致也不高。也有的,开始的时候不喜欢,不知道哪天开始又喜欢了……仔细想来,除了书的内容,孩子的理解能力之外,影响孩子阅读主动性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趣味。
二、
其实这和成人的阅读习惯是一致的。成年人走出学校以后,除了工作需要和强制的学习,主动阅读和学习的人相对是减少的。而能坚持阅读的人中,很多一部分是读小说和轻文学。没有人逼迫,还能愿意读,甚至读小说能挑灯夜战,就是因为故事,因为情节,说到底就是趣味。当然,这种浏览和略读,对于学习知识的用处较小,但是在培养阅读能力之初,首先要愿意看,愿意看,才能多看,多看才有可能提高阅读能力,多看才能养成阅读的习惯。
所以,只要是健康的书(意思是指除了暴力、色情、封建迷信等之外,都算健康),就看孩子喜欢不喜欢了。
三、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比如初生婴儿、幼儿,自己还不具备较高的理解能力,无法自主选择,而家长想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可以从特型书开始。特型书,这个词是我生造的,我是指:发光书、发声书、触摸书、立体书、玩具书、布艺书、洗澡书、洞洞书、贴纸书、手工书、翻翻书……这些书我几乎都买过,孩子基本也都很喜欢。记得当年怀孕的时候去书店闲逛,看到这么有趣的书,我有三个想法:1,要给我的孩子买;2,现在的孩子可真幸福;3,要是我小时候有这么多有趣的书,我会更爱看书的。
想培养孩子爱读书的习惯,越小开始效果越好。想让孩子喜欢读书,要从亲子共读开始。孩子小的时候,把书当玩具,容易培养出爱书的兴趣;但必须有家长带头、陪伴,才可能坚持长久。
图片是从网上找的,并非广告,供大家参考。
四、
除此之外,能吸引孩子的、有趣味的书,一个是画面和色彩,一个是故事情节,能把这两者合而为一的就是绘本了。而单纯靠故事情节的也不少,比如《西游记》,是个大长篇,是古典名著,但是我在网上和实体书店找了很多,都没有找到合适的《西游记》绘本,而动画片和凯叔讲西游记给儿子进行了很好的启蒙和渗透。
五、
从哪里获得这些书的信息呢?靠平时留意。如果在有活动的时候再去找,或者想给孩子买书的时候,再去咨询,费时费力,效果还不一定好。我读过一个公众号“和松妈妈去游河”的文章,她的做法是,平时在文章和各种来源,了解到书的信息,就赶快网络搜索一下,如果觉得不错,就放进购物车,等到各大电商有活动的时候,省去凑单的麻烦。而我的做法是,了解到信息,就去网络搜索验证,觉得好的有时候直接就买了,有时候是记在小本子上。
六、
有的家长没有时间、或者没有耐心陪孩子读书讲故事,其实也有办法,网络上的免费资源太多了,还有点读笔,完全可以替代一部分家长讲故事的作用(而家长的陪伴作用是任何人、任何手段都无法替代的)。我多次推荐“凯叔讲故事”,主要原因是讲得好、讲得专业,光听我说是体会不到的,听听试试才能知道。
比如现在每个月凯叔会推出“×月盒子”,有书,有卡片,可以扫码听故事,孩子能一边听故事一边看书。
七、
有一个APP叫“晒书房”,图标是这样的。
这个APP使用简单,只要扫一扫条形码就可以把书入库,相当于直接为家里的书建立了电子图书馆,而且可以信息共享,查找、关注你感兴趣的图书馆,互通有无,了解别人的藏书情况,近的可以互相借阅,远的可以分享信息。不过有一些书的条形码识别不了,必须手动拍照输入书名。
我的书房名字叫“拈花一笑的书房”,地址是:北京西城。欢迎大家加我。我从“晒书房”中导出了我儿子的部分书目(有的书没有输入),感兴趣的可以登录百度云盘下载了解。
链接: http://pan.baidu.com/s/1kUarY3l 密码: pu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