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之前,也拜读过几篇影评,不约而同的提到一个名词:熊孩子。
诸多事件,归于一身,恍一听去都是刘启如何的不对,害死了姥爷,又拯救了地球,集种种人性的复杂于一身。
过年这几天时间,忙着跟孩子斗智斗勇,还要安抚家中的老小孩,自己也拼命学习,考虑转型。一直拖到提示,明天《流浪地球》下架了,才收拾一个下午的时间,约好孩子,爷俩去了影院。
在震撼和感动中看完了整部电影,其间遏制不住的掉了两次泪,不过3个小时的时间,当我坐在电脑前想要整理的时候才发现,万千思绪,难落一行,认真的回忆再回忆,仍想不起剧中的哪段场景触动了我。
我只知道,刘启不是熊孩子,我不能将这标签随便的标注在现实或虚幻的某个人物身上。
影片初始,确实有个桀骜不驯的小青年,有血有肉的展现在我们面前。我看到一个父亲17年的失诺,给了他一个大人认为的最好安排。在父爱缺失,仅仅知道一部分真相,却又无法理解父亲伟大奉献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竭力挣扎着想要拥有自己人生的偏执的孩子。
他一直在成长,也一直在担当,答应了朵朵,兑现了承诺,在朵朵忐忑不安的时候,同样作出了他的父亲曾经经历的安排-在前面补给站,我放你下去,你自己坐班车回到姥爷身边吧。当那位开口闭口的‘老东西’陷入绝境的时候,他舍出性命的扑救,同时对手持武器的军人展露复仇情绪的时候,我以为的冲动却没有出现。也许当时火石和人分开运送才可能是最佳方案,但地震连连的情况下,意外无可预知。于刘启而言,家人的安全远比拯救地球来的更现实。换作你我诸君,谁又能舍身其外,故作仁慈呢。而余下的情节,也让我只见这个角色刻画出来的生动人性和隐藏极深的感情。
回过头来反省自身,作为父亲,除了给孩子物质上的保障,很多时候,那句很火的——我抱起砖头就没法抱你,放下砖头就没法养你。看似透着现实的无奈和残酷,中间又何尝没有自己逃避的借口呢?我无法讲出什么大道理,因为孩子不喜欢说教,但我不管是做皮具手作,做冥想引导,还是给公司做客服,都是在不断寻找合适的方式,在保证生存前提下,陪在孩子身边,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人生中第一次为人父,对我而言是一个永远没有毕业可期的学习过程。就好像刚过去的2018年,孩子学校推行新的教育模式,从初一到初三都新增了特色课和晚自习,也意味着离校稍远的孩子,从早上7:00出门后,要到晚上21:25才能再与家人在一起,虽然诸多不愿,诸般担心,但这是孩子可以自行选择的。而我选择支持孩子,只不过每晚不论风吹雨打,我都会准时在校门口等候,如果学业任务不重,我就撒娇希望孩子陪我从学校走回家,而这一路,也跟她聊聊学校趣闻以及家长里短,又或者是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情况和解决之道。
尽管这样,身处青春期的孩子仍然开始有意无意的疏远着我,开始和刘启一般有了极具特色的张扬个性,同样因为一些简单的现象和问题开始了面红耳赤的争执,有时也能气得我不想理睬。可是这就是生活啊,我还有那句我爱你,从前、现在和遥远的将来,我都一直爱着你,没有说给你听,没有告诉你知。
我不会给你随意贴标签,我相信一定有一个特别的位置适合你让你绽放美丽。我尊重你的每一次选择,但是我希望你能够开朗、阳光、豁达、健康,像太阳一般影响你身边的亲人和朋友。所以我迫切希望能够知道你在想什么,需要什么,让我可以和你一起经历开心、快乐、阳光、挫折、悲伤。任它风高浪急,我们爷俩也能坚定不移,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