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爷爷19岁成为一名老师,他教了三代人,将一生奉献给了教育事业

“这是朱老师的孙女。”小卖铺的老板娘笑眯眯地看着我对她旁边的人说。

每次我去镇上,不管是买东西,还是做什么其它的事情,四十几岁的阿姨阿叔见到我便会称我为“朱老师的孙女”。是的,我是大家口中所说的朱老师的孙女,而朱老师就是我的爷爷。


爷爷是小镇上有名的教书先生,他从19岁便站在了三尺讲台,教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直至70岁,才真正退休。现在的他,过着上午去地里干农活,下午在镇上打小牌,傍晚开三轮车接小孩放学的退休生活。


此刻,我坐在书桌前,看着电脑,敲着键盘,作为朱老师的孙女,我想写下这篇文章,去讲述我爷爷的故事,更为了记录下朱老师那普通又不平凡的一生。



爷爷特别注重教育。在我的记忆中,我四五岁起,爷爷便教我读书写字。


爷爷去学校,都会把我带着,他在教室后排给我安排一张课桌,让我旁听。要知道,那时候不满六岁是不可以上学的。但因为爷爷是老师,所以我有了提前上学的“特权”。那时候哪里知道学习,就会玩。


儿时的那段时光,是开心而快乐的。那时,爷爷每天让我坐在他的肩膀上带我上下学,爷爷在中午吃完饭总会和学校里其他三位老师一起打会小牌,每次我围绕在爷爷旁边转来转去的时候,他都会给我一两块钱让我去小卖部买吃的,大概是他知道他的小馋猫孙女嘴馋了,又或许是他打牌的时候不想被打扰,哈哈哈!反正每次买到好吃的,我都觉得:我的爷爷是世界上最好的爷爷!但是在学习上,爷爷从来不会给我特权,甚至对我更为严格。


记得读小学时,爷爷是我的数学老师,他点我上去在黑板上答题,我做错了,会挨他的板子。在家里他会要求我提前背诵语文课本的古诗词和文章并检查;放学回家做完作业吃完晚饭,爷爷还要继续辅导我一个小时左右的功课。我的学习成绩也因此而名列前茅。

我读了初中后,爷爷离开了原来的公立小学,去到了一所民办学校。在那个学校里,爷爷一天要上八九节课,我替爷爷打抱不平,觉得这样太累了,但是爷爷却乐在其中。他说,多上几节课,工资就多点,实则爷爷一个月的工资只有两千四。


读初中时的我,一个星期放假回家一次,而爷爷也是,每次放假回家,我都能看到爷爷戴着眼镜,坐在大门口前或书房里翻阅着书籍或批阅试卷。爷爷也会经常找到了机会就询问我的学习情况,我会因为自己学习进步缓慢而气馁,而爷爷总是笑着鼓励我,他会与我讲很多的励志故事,让我重拾信心。爷爷最喜欢对我讲的一句话便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他告诉我要学会坚持,脚踏实地,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而中考,我也取得了还不错的成绩。


后来我去县城上了高中,爷爷退出三尺讲台,在家干农活。因为是住校,高中假期也比较少,所以我很少回家。每次和奶奶通话的时候,爷爷都会在旁边叮嘱我要好好学习,还是与初中时一样,总是鼓励我,始终都告诉我,不能放弃。


上了大学后,我已经很少很少回家了,基本一个学期回一次。可每次回家,或是返校,爷爷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好好学习!记得那时,叔叔的女儿也开始上小学了,每次放长假回家,大家吃完晚饭,爷爷都会戴上眼镜,辅导我的小妹妹,看着叔叔的女儿一脸专注地听着爷爷讲题,我总能从她身上看到小时候的自己。爷爷教了一辈子的书,对于教育这件事,他是停不下来的。

我也常会听爷爷奶奶提起他们那个年代的故事,我听奶奶讲到过,爷爷以前资助过他的一位学生,那位学生成绩很好,但因为家庭困难无法支付学费,不得不辍学。爷爷了解到情况后,便用他那本就不多的工资去资助那位学生上学,从小学一直资助到高中。


奶奶说爷爷傻,因为那时候爷爷奶奶也并不富裕,生活特别特别地拮据。奶奶偶尔会没好气地对爷爷说:做个老好人有什么用,你资助过的学生能想起你吗?可爷爷每每听了,都只是笑笑。他好像根本不在乎自己对学生对他人的付出能否收到回报,他就只是做着,做着他身为一名教师觉得正确的事。我感到很惊讶,因为我觉得这种无私奉献的事情只在电视新闻上看得到,同时也很佩服爷爷的这种精神。


我很多时候觉得应该给爷爷颁一个“乡村优秀教师奖”,并且是要上电视台的那种。他这一生,全部奉献给了教育事业,虽然他没有获得什么物质上的荣誉,但是他拥有着精神上的最高的褒奖。

有一次,隔壁家大婶来找我爷爷,想请爷爷给她的孙女取名,他称呼我爷爷为“朱老师”,我感到疑惑,为什么他也叫我爷爷老师,就在我说出自己的疑惑时,奶奶说到,因为那位大婶也是爷爷的学生。


我惊讶住了!我说:“她年龄应该很大了呀,有五十多岁的样子,我爷爷还能教她吗?”,然后爷爷解惑说,他19岁就当了老师。


听到这,我惊讶又好奇,赶忙问:“为什么爷爷你19岁就能教书了啊?”。


爷爷说:“因为那时候我高中毕业就直接被分配我去小学教书了。”


“那爷爷你那时候为什么没有上大学?”我紧接着又问了一个问题,好像考古一般。


“那时候上大学是要有老师推荐的,只有一个名额,老师没有推荐我,所以没有上大学。”爷爷笑着说。


我恍然大悟,似懂非懂,然后又兴奋地说;“爷爷你也太厉害了!19岁就开始教书,教了这么多年”。爷爷笑得很开心,那种笑有着像是小孩子被夸奖了一般的开心。


“19岁起教书,你的爷爷教了一辈子的书,可是有什么用,还不是只是一个代课老师,跟你爷爷一起教书的老师都转了正,退休了每月都领退休工资,你爷爷没有转正,退休了一分钱都领不到。”。奶奶在旁边说到。


“为什么啊!为什么我爷爷教了那么多年都没有转正?”我蹦了起来,特别不解,因为我觉得爷爷真的特别特别厉害。


爷爷从衣服口袋里拿出一包烟,从里面抽了一根出来,然后点上,不缓不慢地说:“那时候转正需要满一定的教龄。”。


我越加不解,火急火燎地问道:“你教了那么多年书,怎么没有满教龄?”。


“2014年我生病做手术,你爷爷为了照顾我,辞退了工作,中间中断了几年。”奶奶说道,我发现她的眼睛里有些红润。


“其实中断过两次,你奶奶那是一次,还有一次是被安排三下乡。每次中断,教龄归零,都要重新算起。”爷爷补充着说,他第一根烟已经抽完,又从烟盒中拿出第二根抽。他总是淡淡地笑着,我当时感受到爷爷的微笑里有无奈有妥协却又不得不接受现实继而重拾希望继续走下去的坦然。


学生时代,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爷爷一直热衷于教育,他将他的这一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虽然他岌岌无名,可他始终在燃烧着他的生命之火。直到后来的我,站在了讲台上,我才渐渐明白。


在我刚刚进入家乡的一所小学实习的时候,爷爷叮嘱我,要认真对待每一堂课,他告诉我,我处于学习阶段,所以要勤备课勤思考勤练习,我也将爷爷的话铭记在心,认真地对待我的课堂和学生。我站上讲台,上完一堂课,和学生们的相处交流,我体会到了当老师的价值感,而十几年前的那颗子弹才正中眉心。


我在想,每个人追求的东西不一样,因此,一个人的追求指导着他的行为。我的爷爷追求精神上的享受,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也就是对他人或社会作出一定程度上的奉献,而或许对爷爷来说,教育恰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好方式,所以,他一开始就投身于教育事业,他这一生也就奉献给了教育事业。


你说,我的爷爷他这一生算不算是成功的呢?或许,按照世俗意义上来讲,不算是,他教了一辈子的书,连退休金都没有,他没有让他的物质生活上很富足,也没有任何教育头衔。但他又是成功的,他教了三代人,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学生,爷爷身上的正直、善良、无私奉献的精神一定形象着他的学生,而许多年后,他的学生再奉献社会。与其说是成功,还不如说是有意义的。他的这一生,很简单,简单到他的生命里仅仅只有“教育”两个字,字;但又很复杂,因为他用一生去诠释这两个字。当然,我的爷爷诠释的很好!而我,也会像爷爷一样,用自己的生命,去继续去演绎和诠释“教育”一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