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图书室借了几本书,昨天开始翻看。
这本书叫《xx》,书名有点文艺,翻看里面,感觉是诗歌散文之类,不是枯燥乏味的理论书,就借来了。
看了十几页,慢慢感觉有点不对劲。
这个作者是某某师范毕业的,做过一线教师,做过教育管理工作,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做什么都没有一直坚持下去,朋友也对此表示过遗憾。写书是学生时期的心愿,工作后搁置,后又遇到师范的老师,给予鼓励,于是动笔写。
勉强看到96页,终于决定放弃——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每一章的开始,主题用一些类似小诗歌的东西来表达,让我想到了前段时间网上大火的贾浅浅的诗歌,网友们评价真到位:自从我学会了回车键,我就成为了诗人。明明就是大白话,干嘛故作高深地把句子截成好几段?
从安藤,
以及他的建筑理解,
可见,
自然,
已经深入了他的骨髓。
再比如:
他们的生命,
因为受馈于自然,
可以这样舒展,
泰然,
恣意,
自成一格,
……
请原谅我感受不到任何的诗意美,只感受到矫揉造作的恶心。
文章也是这样的风格,语言干瘪枯燥,短句很多,读着难受。“一个民族,极致宁静,极致奔放,可张,可弛,强烈的反差的美感,摄人心魄。”难道这就是凝练吗?抱歉,我怎么觉得像是刚学会说话的小孩子,还不太会连词成句呢?
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可以风格各异,只要能读懂就行,更重要的应该还是思想内容吧。可惜我读了接近一百页也如云里雾里,不知道作者要表达什么。说建筑,说了一个日本建筑师安藤,好像立马就高大上起来,然后就什么自然呀文化呀的绕来绕去,既没有专业知识的输出,也没有鲜明的立场观点,总之就是不知所云。说电影,就说自己看过哪些哪些电影,家人如何如何喜欢看电影,你不是专业人士也没关系,不需要你从专业角度去谈,那你说说你对某一部电影的独特观感或者电影对你的生活产生的影响什么的也可以呀。读到最后一个字,抱歉,具体的内容一点也没有。也并不是说,你必须要按读者的想法写特定的内容,而是说,文章总得有个立意吧,不然,看你无病呻吟了半天,不是浪费时间吗?
总之,这个作者就是小资情调,无病呻吟,故作高深,可惜功力不够,破绽百出。这真是我有生以来读到的最倒胃口得书。本来不喜欢读理论书,可是理论书至少有鲜明的观点主张吧。哪怕写生活中的小事,写鸡毛蒜皮,能写出真实的生活让人产生共鸣,或写出生活的情趣让人热爱,也有价值和意义。
如果不能妙笔生花,至少也要有真实的情感,既然没有真才实学,也不要装得高高在上——说点人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