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前,国家明文规定清明节为法定假日,一时间,村里便掀起了一股扫墓的热潮。清明节那天,我随着村里人往南边扫墓。人们来到龙山脚下,大伙在一块平地上支好各自的自行车后,却为留人看管车子展开了争执。谁也不愿意丢下扫墓来看管一堆自行车。看到争论陷入僵局,我自告奋勇站了出来,说我在众人把扫墓视为“封资修”时我已经来扫过了,现在就把这对祖宗表示虔诚的大好机会让给大家吧,我来看车。
众人听了都欢呼起来,纷纷向我伸出了大拇指。看到他们兴高采烈地走后,我看了一下周围的环境,看到我们自行车队的旁边,已先停了一辆红色的轿车。车旁站着一个身材高大面色红润头发花白看着有七十多岁的老人,他正靠着车身向远处的龙山山脉眺望,好像在欣赏山上山下熙来攘往的扫墓人群。在当时,汽车还没有普及,有轿车的这个老人分明是个有身份的人了。由于自行车和汽车放到了一起,且又有空闲时间,也出于对老人的尊重,我上前打了个招呼:“老人家,您好呀,你也是来扫墓的吧?怎么不去瞻拜呢?”
“我是路过,到这里来祭拜祖先。孩子们上山去了,我就独自待在这里。”
“啊,原来您也是来观光的。可这里没什么风景呀。有的只是陡峭的山路和杂乱的树林,没什么欣赏的价值呀。”
我费力讲完这番话,老人却没有答言。我讨了个没趣。正要转身走开,他却叫住了我:“年轻人,你看这扫墓放炮的硝烟,此起披伏,连绵不断,就像是打仗一样,你觉得像么?”
我都是四十多岁了,他还叫我年轻人。出于礼貌,我凑过去说:“是真像,跟电影里打仗似的。可在这荒山上想象打仗的场景,就好似缘木求鱼,不伦不类吗?”
“并非缘木求鱼,年轻人,知道吗,当年在这龙山路上打过一场不大不小的伏击战,杀死了几百个日本鬼子呢。你听说过吗?”
“我也听过老一辈人讲过在这龙山里打过一仗,消灭了不少日本兵,可我就是觉得奇怪,别的地方打死几个十几个日本兵,都刻有纪念碑什么的。这里打了一场不算小的仗,为什么一路过来我都看不到一块纪念碑呢。哪怕在一小块砖头上刻下“这里打过仗”的标志也没看到呢,这就不得不让我怀疑了。”
“这里打过仗是真的,当年我就亲身参加了那场仗呢。至于纪念嘛,抗日时期中国打了那么多仗,双方死了那么多人,能每仗都立纪念碑吗?年轻人,想听那仗的前前后后吗,我俩看车有的是时间,你愿听我就详细讲给你听。我常感叹现在的年轻人把过去的一切都淡忘了,现在五六岁的娃儿讲普通话比中央播音员讲的还溜,我只担心他们不久后就把过去中国发生的每件事都忘了呢。”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