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习作主题为“这儿真美”。单元文本的学习中,已经有意识地渗透了此类文的写作方法。结构上的“总—分—总”,中心句的概括与引领,特色景物的生动描写,每一篇讲读课文都是最好的习作范本。
习作前用心设计了习作指导课,针对孩子们的第一次习作又上了一节习作评改课。共同评改时,习作中出现的问题,孩子们都能发现,可是修改习作时仍然不知道如何下笔。能够达标过关的同学寥寥无几。从孩子们失望的小眼神中,我也在反思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下一步该如何帮助孩子们攻克瓶颈、打开思路。
就初稿来看,问题主要有:
一、选景过于随意,对于自己选取的景点,之前并没有留心细致地观察过;
二、不能抓住有特色的景物来写。例如,“美丽的花园”不写花,“美丽的田野”却在写各种各样的树木;
三、抓不住描写的重点,无关紧要的叙述性语言过多,景物描写却只有简单的几句;
四、语言干巴巴,没有写景文的行文美,表达上缺少美感。
当然,三年级刚起步,这些要求都不能过高,但最起码的样子应该有。出现这些问题,我想原因是有很多的。当孩子们无法突破时,如果老师只是一味地要求他们、批评他们,那么结果可能是——为了实现你的圆满,把孩子们逼到去抄袭习作的境地。
写景文对于小学生来说,想要写好写得美,难度还是有的。一来,觉得生活中没有特别的美景,只好随便找个地方硬着头皮写。小学生常常对好玩的、好吃的、新鲜的感兴趣,对于生活中的美景缺少兴趣,很少留意去细致观察过。二者,心里有美景,却没有优美准确的词汇和句子来形容它,表现不出景物的美感。一无景、二无情、三无词汇,方法掌握得再好,也是白搭啊!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语文是个十分重视积累的学科,积累写作素材,积累好词佳句,有了好的食材,配以正确的方法,才能烹饪出色香味俱全的美食。
平时注重了古诗文的积累,但词句积累很是欠缺。这在后期的教学中要尽快调整。
针对目前的问题,我的打算是,降低难度,全班同写“美丽的校园”。下周带孩子们先好好参观一下我们的学校,然后梳理写作提纲,鼓励孩子们以时间顺序或空间转换顺序构思全文脉络,收集学生在参观中发现的美丽的小景物,充分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保证他们下笔时有物可写。参观中注意拍下孩子们最关注的几处景点,练习写片段,引导学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写生动。最后,还要让学生加强好词好句的积累与摘抄,并实时分享。
不要在孩子们刚起步阶段,就让习作成为难以逾越的大山。当他们迷路时,我们就主动牵起他们的手,带他们走出这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