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分享参加苹果老师的亲子心理绘画营的收获,第二课主题:“我和妈妈”---探索依恋关系
相关要求:
请画出一对有动作表情的动物,这两个动物分别代表妈妈和自己(成人画自己的妈妈和自己)
要求:
1.请认真完成,不能画火柴人,涂色的话把所画对象涂满
2.画完之后,在写字的页面上相应部分,为你的画面取名字,并编一个故事(不会写字的儿童可以口述家长代写),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3.以上画画和写字的内容(最好妈妈和孩子各画一幅),可以在今天任意时间段,自己安排时间完成。
思考:你的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对你有哪些影响?你想要做一个什么样的妈妈?你将会怎样落实在跟孩子的相处中呢?
画者:十岁的女儿
故事口述:
蜜蜂妈妈(代表的是妈妈)在采蜜,旁边的蜜蜂宝宝(代表的是女儿自己)帮助妈妈提桶,一起开心地在采蜜,还跟蝴蝶朋友打招呼。最下面的是几棵雏菊。画面左边有个蜜蜂小宝宝,它单独在左边的苹果树上玩耍,咬着苹果吃,样子可爱又淘气(代表的是弟弟)。
画的顺序:先画蜜蜂妈妈,然后画花,然后画蜜蜂宝宝,最后是苹果树与蜜蜂小宝宝。
这幅画中,我隐约觉察到了女儿内心的所思所想。
我问女儿画画的顺序后才理解,原来她是在画完蜜蜂妈妈和花朵后,感觉左侧画面有些空,于是加上了色彩丰富的苹果树。在我看来,画的树偏重。
作为妈妈,透过绘画,我了解到了女儿内心稳定的安全感,从代表动物的表情里看出来,愉快和暖的内心。但同时,我也体悟到了孩子心里有了想帮助妈妈的心意。另一方面,从绘画中女儿也在表达想与妈妈心理上更靠近、想获得妈妈更多关注的潜在愿望。不知在看画的你有没有注意到,蜜蜂弟弟离蜜蜂姐姐和蜜蜂妈妈比较远一些呢?
我仔细回顾了下,平日里因五岁小宝调皮,相较于乖巧懂事的女儿来说,自己的关注度在小宝身上确实放得更多。
而这也是很多二胎妈妈们所面临的挑战:我们在花费较多精力照顾小宝的同时,往往容易忽略大宝的感受与需求。
相对内敛的女儿,不擅长直接表达内在感受,嘴上虽没提要求,但其实是希望爸爸妈妈能抽出更多的时间来陪伴,专心致志地那种陪伴。
这里我也忆起了几天前的感受。有次接完孩子们回家来,女儿开始写作业,有道数学题不会做求助我。我没有按惯例去做饭,给她讲了好一会。等女儿明白了,我也没有走开,只安静地在她旁边坐着,一边喝水一边看她其他的作业情况。
这半小时左右的相处时间里,小宝没有在旁边(在楼下和小朋友们玩)我也没有去做其他的家务事也没有看手机,就是安静地陪伴女儿,偶尔聊天聊学校的事。
不经意间我瞥了大宝一眼,看到她的表情是开心和喜悦的。或许是因为这道题已经会做了,我猜测更多是因为妈妈在旁边陪着写作业。而在通常情况下,女儿的作业不需要我辅导。
孩子们虽然在长大,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陪伴,心理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孩子成长过程里,我们家长于行动、于言语中给予其关心与爱护,再小的细节里,也有满满爱意流露的可能。
亲子心理绘画,探索孩子的内心世界,梳理微妙的亲子关系,让爱流动,让心自由表达。
欢迎关注下一期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