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讲到读过的书想要成为你自己的知识需要经过三个阶段,感觉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当知识能作为一种长期的记忆存在于你的大脑中,这个知识也一定是为你所有、为你所用了。
那我们读过的书如何才能扎实的走过这3个阶段,每个阶段要怎么做?有没有什么方法?这就是本篇将要讲的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相对应的问题就是看不进去,看完就忘,收获感低。
在感觉记忆的阶段,因为看不进去,而造成在此阶段我们所读过的书并没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看不进去?说到底就是没有兴趣和目标,看书的时候就是心不在焉。这就要求我们在看书前需要确定明确的目标,带着目标去看书。
通过目标管理,我们顺利过了感觉记忆这关后,这时就来到了短时记忆,怎样才不会让我们看完就忘?这就需要在我们在看书的过程中运用速读划线法和一元笔记法。
速读分两种,一种是逛读法,一种是笔读法。
逛读法是先看目录,对整本书的框架有个基本的认知,再快速的翻一遍书,找到兴趣点和关键点。
笔读法就是用笔指着内容一行一行往下读,可以让我们的注意力更集中,避免重读。
划线法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比较认同的内容,有疑问或是问题的内容,对我们有启发性的内容,关键词,或是重要的观点、概念、方法等划上线,做出标记。这样通过划线后,书本的内容就更清晰了。
通过速读划线法的阅读后,想要将这些知识进入到长期记忆,就需要将其整理到笔记中,而这个笔记就是一元笔记,“一元”的意思就是将所有的阅读笔记,全部都写在同一个笔记本当中。
一元笔记法能帮我们整理书本的内容,记录自己的观点,形成阅读的素材库。
通过速读划线法和一元笔记法,对整本书的内容我们有了更清晰和深入的了解,就能轻轻松松记住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如果想要形成长期记忆,真正变成我们自己的知识,就要了解如何将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已提高我们的收获感。
要实现最后的目标,这里就需要借助我们强而有力武器---卡片法。一种能帮助我们管理、运用知识,并且将知识化为行动的方法。
具体来说,卡片法分为功能查询卡和趣味行动卡。
功能查询卡将在阅读过程中的知识,制作成不同类型的卡片,用来帮我们管理和使用知识。其中可分为素材卡、清单卡、模板卡、方法卡和模型卡。
素材卡是可以作为聊天和写作素材的卡片,包括我们在书上看到的金句、故事、观点、概念,这些都可以做成素材卡。这些可以从一元笔记中的知识素材,经过精炼,就可以形成素材卡。
清单卡,就是将书中的一些相关的知识以清单的形式清,一条一条的列出来。用以辅助我们的行动,让行动更有条理性,能促使我们更好的行动,如转移注意力清单。
模板卡是有固定格式,直接可以套用的卡片,如工作日志的模板
。
以上这3种卡片是可以拿来就用的卡片,而方法卡和模型卡相比而言使用难度会大一些,但实用性也更强。
方法卡就是把书中的方法记录下来的卡片,我们一般看书的目的就是想解决一些问题,并在书中找到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把它制作成方法卡。如说“不”的方法。
模型卡,是用来记录各种有用的知识模型的卡片,去习惯养成模型卡。
以上这些功能查询卡帮我们将知识变成一张张分类清晰,可执行的卡片,解决了知识“零碎,不可运用”的问题。
但要想将知识真正变成行动,这时就需要趣味行动卡了。它分为情景卡、日卡和周卡。
通常知识结合场景去使用,就能将知识记得更牢,如我们学的速读划线法和一元笔记法,在我们阅读时的场景去使用,就能将这种方法运用得更熟练。
写出知识运用的固定场景,同时结合这个场景有关的功能查询卡,再去行动。如我们写了一张“读书学习”的情景卡,那接着我们就可以去挑选与之相关的功能查询卡,把这些功能查询卡标上序号,再把相应的序号写在情景卡上。这样,当你读书的时候,这张情景卡就能给你提示,把你需要用到的功能查询卡运用起来。
日卡是给每日定下一个小的行动目标。
周卡是给每周定的一个大的行动目标。
我们从最开始读书时的目标管理再到读书过程中的使用的速读划线法和一元笔记法,到日后将知识有效运用让我们更好行动的卡片法,如果你都能好好的用起来,那么,你读过的书,一定能成为你自己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