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思考的深入,越来越悟到,人与人之所以存在差距,根源在于思维模式的不同。
思维模式就是对事务的思考方式、方法、角度。
看到牛人,有人第一反应是贴上去,成为TA的好朋友,而像我这一类人,就会退缩,只是远远瞻望,还有一类人是仇视,看不得别人的好,可想而知,这三者最终的结果肯定是天壤之别。
贴上去的人的思考模式是我要借势,事半功倍;
逃避的人的思维模式是他很牛,肯定看不起我,不会接触我的;
仇视的人的思维模式是没有思维模式,因为完全被情绪左右了,总之就是看不得别人很好。
第一类人拥有好的思维模式,他们是少数的成功者,这其中最牛逼的要数查理·芒格,投资界的大神,赚很多钱自然不用说,他写书告诉大家要有总结并且收集好的思维模型,他一生总结了近100套的思维模型,用于投资和生活等方方面面。
受到查理·芒格的启发,我也希望收集并且在生活中运用思维模型,做到事半功倍,甚至做出一番事业。
收集和运用的事情一直在做,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一些能够让我们运用好思维模型的方法。
先讲讲自己在运用一个模型的经历。
大家都知道有一个思维模型叫“5W1H”,因为它几乎是万能的,套在任何领域都能用,而且效果立竿见影,所以又叫做黄金思维圈。
可以说,这个思维模型是我用个众多模型里用得最多,体验也最好的一个,在让这个模型内化为我平时惯常的思维方式过程中,我觉得经历了一下几个过程:
自己学、自己用
就是自己看书,听课程学习,这个阶段基本是明白了概念,也知道如何做,也会下定决定去运用,但基本是想起来才用,而且半信半疑地在用,方式方法也比较单一,若是时间长了基本就忘记了。
讨论、听别人的经历
若是有幸和别人讨论这个思维模型,就能够得知别人为什么而用,如何用,遇到什么问题怎么解决,这点非常受用,用李笑来的话说,就是“见到大活人”。
我有幸加入了一个社群,那里团队的讨论学习氛围非常好,常常能够找到同频人一起讨论各种思维模型,这里常常能够听到别人讲自己的经历,也就常常被激发,被赋能。
社群的创始人神之业说得很对,人的思维从群体而来,没有群体就没有思维,思维也在群体得到提升,在与人充分讨论和交流过程中,我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思维在不断的变化,变得更加趋近于群体里的其他人。
李笑来说得很对,生活中的很多行为,其实就是一种社交的结果,比如说当你在一个人人都说早睡早起好的群体里,你自然而然也就这么认为,早睡早起的概率也就更大,当你在一个人人都在聊买房买股票的群里,你也更趋向于去买房买股票,总之,你在一个大部分人都在聊什么的群里体,你就大概率为成为里面一样的人。
如果我们待在一个天天讨论那些思维模型好用,那些思维模型如何用的群体里,我们自然而然会越来越牛。
不断反思自己的经历
这个阶段需要有一个基础,就是能够做到经常反思,像我的话,每天都进行反思,这一步在有了前面2步的基础上,效果更加的明显。
综合以上的经历,我觉得能够快速内化思维模型,最好能够做到以下几点:
改变思维=学习课程、书本+听别人经历+反思自己经历
即要自己学习,也要讨论,更要践行反思,还要加上一些时间的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