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小孩你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小时候我们是那么的盼望着过年,因为只有过年我们才有新衣穿,吃好吃的......
依然记得,那时一进腊月,我们就掰着指头数着天数,看父母忙着为过年做准备:杀年猪,磨豆腐,打糍粑,请裁缝做新衣,是我们最开心的事。
好容易盼到除夕之夜,一家人围着一个大火炉守岁,爸妈给我们分发压岁钱,都是永远的记忆!
正月初一,早早的就穿好新衣,邀上一大群伙伴,挨家挨户从村头到村尾,一户不落的给人拜年,不管是爷爷奶奶伯伯叔叔,还是婶婶,看见一大群的孩子来拜年,喜笑颜开的赶紧的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糖果花生饼干之类,挨个的往口袋里装,现在想起还觉得亲切。
十三就开始竖灯,一直持续到十九,才算过完年。
我们老家的龙灯是那种竹篾和纸糊的,里面插上蜡烛,乡村的夜晚是寂静的,人们吃完晚饭就几乎不出门的,老年人还会早早的上床睡觉,但是玩龙灯的一来,那场面特壮观,浩浩荡荡的一条长龙,鼓乐声震天,通亮一片,龙灯排在最前面,接着是踩高跷的队伍,还有那坐在八仙椅子上脸上涂满了滑稽的油彩 的狗老爷,被二个青壮年给抬着,步子一扭一扭的,好像要故意把狗老爷给颠下来,惹得大家大笑不止,紧接着走来身披蚌壳的蚌壳人,二片蚌壳一扇一扇,很有意思......
老人一般只会站在自家门口看热闹,孩子们则欢天喜地跟着跑,一般都是从村头到村尾耍一遍就去下一个村了......
随着时代进步,生活水平提高,就像小时候爷爷对我讲的:朝朝每每当过年!现在人过年反而没有以前那么热闹,人与人之间没有那么亲密了,特别是住在城市,邻里之间互不来往,倒是很怀念小时候过年那热热闹闹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