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我为什么这么乖?
从小到大,我一直都是家里的乖乖女,哥哥才是那个叛逆的小孩。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剧情发生了反转,我成了叛逆的那个,哥哥却变乖了。
分析一下原因:
我小时候上学也是家长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接受的是传统的道德礼仪教育,思想被各种条条框框束缚,想问题、看事情以妈妈是否满意为唯一标准,妈妈满意高兴,我就认为自己做的对做的好,妈妈不满意发怒,我就暗自决定下次改进。这就注定了我是“乖”的。
一转眼上了大学读了研究生甚至是工作了,我的行为标准都从未动摇过。虽然生活、工作足够独立,但思想仍然被困。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也曾尝试着跳出去,无奈内心脆弱,被害怕、惶恐、苦恼包围,我才突然惊醒,并不是教育的问题,也不是标准的问题,更不是妈妈的问题,而是我自己的问题。
我害怕冲破这个标准,因为只有依附这个标准,我才是好的,我才能够体验满满的成就感和价值感,我才有内心的充盈和满足。
我惶恐失去这个标准,因为没有了这个标准,我不知道做人做事应该向谁看齐,我找不到指引我前行的方向,我真的需要这个标准。
我苦恼、讨厌这个标准,因为每当坚持自我与权威标准相冲突的时候,我不得不向标准低头,从而失去自我,委屈自我,以求他人的高兴和满足。
哇,写一写真是有好处,动笔前,我根本没想过还有这些,写着写着,藏在内心深处的东西就这么慢慢被挖了出来。所谓写作疗愈,说的就是这样吧。
直到结婚了,进入一个全新的的家庭环境,慢慢的看见自我,也被别人看见,而这种看与被看并不依附于他人,是真正自我意义上的自己。借着这股力量,加上内心多年的渴望,我慢慢冲出了原先的标准,重新定义了具有多个维度的新标准。而这个新标准在妈妈眼中是“不乖的”、“叛逆的”。但我很开心,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
再来看看哥哥。他小时候读书不用功,尽看课外书,书给了他新鲜的思想和不被束缚的觉悟。而现在,人到中年,叛逆的本色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稳重、孝顺和深知陪伴的意义。
我要做的是,面对年老体弱的双亲,要学会收敛自己的锋芒,捋清自我和他我的关系,学习哥哥,看清坚持和放弃的边界,毕竟陪伴和可以孝顺的日子并不多,抓住并珍惜。
002 实践20180801
1. 问题清单:
01 你今天做的是目前最重要的事么?
(是的。给孩子找个合得来,靠谱的玩伴)
02 你做好最后的1%了吗?
(没有,今天要把7月复盘完成)
03 你清楚自己的【意愿-目标-道路】吗?
(短期目标清晰,愿景是方向:成为受老师和学生都喜欢的老师。阶段性目标<战略>: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通过职称评审。道路<战术>:01 完成教材撰写 02 备好下学期的课程)
每天看一遍,然后回答,坚持三个月。
2. 背一个金句:
人在运气不好的时候,最需要的不是盲目的努力,而是慢下来思考,有耐心地做事情。摆脱坏运气的关键是耐心,让时间成为我们的朋友。——吴军《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