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有这个观念,是在小时候读的一本书上看到的一副古代女子插画。
这是一副工笔白描画像,画中的女子低垂着头,面容清秀,纤细的身形更显得柔弱娇小。她的神态凄哀,眉目间似有淡淡哀愁。她手挽一束素纱,站在一个骑着马一身官兵装束的人身旁。此刻仿佛正在接受着命运的安排,幸与不幸她只能全盘接受,并容不得有半点反抗之意。
初看时还不认字,只觉得画中的女子很美。后来认字了,结合文章才看明白,正如画中体现的一样,那女子在与丈夫告别,那位骑马的男子正是她的丈夫。文章内容并不复杂,背景是正处于战乱的某个古代,社会动荡,女子和男子本是山野小民,两个人新婚不久,男子被强征入当时的讨逆军。两个人不得不分离,后来历经坎坷,虽然重又团聚,却已是生死永隔。
这就是我读到的第一篇关于古代男女爱情和婚姻的故事。这也基本为我以后读史奠定了基调:古代的女子是很弱势且卑微的存在。在那样封建的社会,条条框框的道德规范和行为约束仿佛专为女性而打造,沿袭了几千年,形成了压在女性头上的一座大山。也因为封建思想的禁锢,古代女子很难为自己发声,就这么半强迫半自愿的沉默了几千年。
这样的女子充斥在社会各阶层,即使高高在上养尊处优的皇后也不能幸免。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汉武一朝的卫皇后,为人低调不张扬,在宫中谨小慎微的陪伴汉武帝将近50年,可最后还是难逃一死。有史学家分析是因为卫皇后触碰了汉武帝的底线,令武帝厌之,加之武帝猜疑太子刘据谋反,卫皇后不得已自杀。当时,私授太子皇后玺绶,固然卫皇后做的不对,可是面对一个喜新厌旧冷血无情的帝王,卫皇后只是想为儿子保住地位,保住自己苦苦挣来的胜利果实。可是,随着太子兵败自杀,卫皇后最后一点希望随之破灭,也跟随儿子去了。
近20年来,也拍了不少讲述汉武帝和卫皇后的影视剧,剧中极尽渲染汉武帝对卫子夫的深情,极力刻画了一个深情好男人形象。这显然是为了迎合市场,迎合现代人们的价值观和爱情观。
影视剧中,人们看到的是汉武帝和卫皇后的缱绻深情,可我看到的是深情背后的悲哀。汉武帝若真爱卫皇后,会发生后来一系列的不幸吗?后来汉武帝寻思过味儿来,也只是表达了对太子的惋惜和追思,没有半句提到卫皇后,这样看来卫皇后也只不过是他一生中众多女人的其中一个。封建社会帝王的恩宠,就是一个笑话!
影视剧再怎么美化,也改变不了残酷的史实。皇帝终究是皇帝,皇权才是他的最爱,其次才是娇妻美妾爱儿。可封建男权社会,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庸,当妻子年老,美貌不在,就会找年轻的女人填充。李夫人如是,钩弋夫人也如是。当皇权和美色冲突,他会毫不犹豫的选择保护皇权。汉武帝临终之时,将皇位传给年仅几岁的汉昭帝刘弗陵。同时,也下旨处死钩弋夫人,这就是帝王权术。而钩弋夫人,只不过是又一个封建社会下的被牺牲者。
千百年来,由于女性社会地位的低下,很少有关注女性生活并为她们发声之作。这使得古代女子的形象极不清晰,缺少存在感。有出色者也是以男性的角度写就。比如著名的“四大美人”,皆是以容貌论“沉鱼落雁闭月羞花”。难道四大美人只美在容貌吗?她们曲折的经历,坎坷的人生际遇,她们的思想和感情,从来没有人关注过。她们内心的喜怒哀乐无人知晓,千百年来只有绝美的容貌流传于世。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观看今天的影视剧,所谓的大女主爽文,穿越古代当了格格和公主,利用权利和地位惩恶扬善,打抱不平。顺便还可以跟古代超级大帅哥谈个恋爱。拜托!不要做梦了好吗?历史不是武侠小说,容不得胡编乱造。
我们希望看到客观的历史描写,真正能体现出中国古代女子精神面貌的作品。为千百年来沉默的女子发出她们亘古沉寂的心声,述说她们的爱和恨,喜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