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帝崩,哀帝即位。
汉成帝死,汉哀帝继位。王莽的姑姑现在是太皇太后了,奶奶级的皇后了,她让侄子王莽辞官,把权力让给汉哀帝的人,以免被人说闲话,就怕别人说姓王的权力太大,干扰了刘家的天下。王莽毫不犹豫,直接称病辞职。
汉哀帝不同意,朕诚嘉与君同心合意。今君移病求退,以著朕之不能奉顺先帝之意,朕甚悲伤焉。——我实在是希望您同心同德的一起工作,您现在说你有病不能干活,我感到十分悲伤。你得回来上班。汉哀帝还主动派人去做太皇太后的工作,让王莽回来上任,那就回来吧。王莽继续工作。
后来汉哀帝也死了,汉平帝继位。王莽已经成了辅佐过成帝、哀帝和平帝三位皇帝的元老级人物了,
元始元年正月,这一年,塞外送来两只白毛雉鸡,这种动物比较罕见,它们的出现被视为祥瑞,好现象,是值得寻找一下原因和庆贺一下的事情,估计是和天下太平,大臣治理有方有关系,因为历史上有这种先例的。汉平帝这时候还很小,只有九岁,所以事情都是太皇太后做主。于是群臣向太皇太后建议,祥瑞的出现很可能就是对应了王莽,因为他辅助三代君王,功劳太大了,和以前的大忠臣萧何丞相、霍光大将军一样,应该加封三万户,并且规定他死后,他的子孙世代继承这个待遇,这个很厉害了,后面还有更厉害的。
太后挺犹豫,还问,给这么重的封赏,“诚以大司马有大功当著之邪?将以骨肉故欲异之也?”——这到底是因为王莽确实功劳太大才这样封赏呢,还是因为我和他是亲戚,你们才这样建议呢?
群臣的答案就不用说了,那当然是功劳太大了,王莽堪比周公。周公,历史上辅助明君的楷模人物。
那就封赏吧。
王莽不要,推辞。王莽说,这拥立新君汉平帝的事情,功劳是大家的,不是我的,不要封赏我,要赏赐就赏赐别人。
再给,还不要,再次推辞。
这不行,太皇太后要亲自召见,准备当面给解释一下,当面加封。
不去,王莽说,我身体不好,不去,不要。
太皇太后再请
王莽还不去
太皇太后再请,王莽还不去
如此看来,这王莽可能是真的不要封赏,风格太高了,群臣和太皇太后建议,要不,就按王莽的意思办吧,不要封赏王莽了,只封赏别人算了。
太皇太后说,“好吧,既然王莽的风格高到如此程度,那就算了,不封了。”
王莽听说了,上朝了,这风格实在是高。
真的是按照王莽的意思办了,别人都加封了,王莽啥都不要。
这下,大臣们实在是过意不去了,再次联名上奏说,王莽虽然克己谦让,朝廷还是应该表彰,必要要表彰!
太皇太后这次也不和王莽商量了,直接下诏书,“大司马新都侯莽三世为三公,典周公之职,建万世策,新息二县户二万八千益封莽二万八千益封莽,复其后嗣,以莽为太傅,干四辅之事,号曰安汉公。定著于令,传之无穷。”
——大司马新都侯王莽辅佐了三代君王,功劳太大,堪比周公,他安定了国家,德行万民敬仰,海内外皆知,所以要特别表彰,现在决定,把召陵、新息两地的二万八千户加封给王莽,免除他后代的所有赋税徭役,子孙永久性继承。并且任命王莽为太傅,全面主管朝廷大事,封号为“安汉公”。
而且还特别强调,把这个决定用文字记下来,公布出去,永久传颂下去。
事情就从这里开始起变化了,据说那两只白毛雉鸡是王莽安排人送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