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几个疑惑的问题:
1.值类型和引用类型的区别。
2.swift中如何选择类与结构体。
3.为什么swift3.0将String、Array、DIctionary改为结构体
下面由以上的问题来引出我们的讨论:
我们都知道let是常量(常亮的值不允许改变)、var是变量,引用类型和值类型的let在逻辑上是有本质不同的,如下:
let referenceArr1 = NSMutableArray.init(array: ["123","123","456"], copyItems: false)
referenceArr1.removeObject(at: 0)
//以上编译不会报错,由于referenceArr1是引用类型,存储的是指针,指针不变就没问题,对指向的对象时没有限制的
let valueArr1 = ["123","123","123"]
valueArr1.remove(at: 0)
//以上编译会报错,由于valueArr1是值类型,存储的是值,也就是说值是不可变的。
再看看下面的
var referenceArr1 = NSMutableArray.init(array: ["123","123","456"], copyItems: false)
var referenceArr2 = referenceArr1
referenceArr1.removeObject(at: 0)
print("reference:arr1:\(referenceArr1)arr2:\(referenceArr2)")
//打印地址
withUnsafePointer(to: &referenceArr1) { (result) in
print(result)
}
withUnsafePointer(to: &referenceArr2) { (result) in
print(result)
}
//执行打印class指向的地址
print(Unmanaged.passUnretained(referenceArr1).toOpaque())
print(Unmanaged.passUnretained(referenceArr2).toOpaque())
//打印结果如下:
reference:arr1:(
123,
456
)arr2:(
123,
456
)
0x00007fff5cfa3b20
0x00007fff5cfa3b18
0x0000600000059e90
0x0000600000059e90
可以看到referenceArr2和referenceArr1引用类型赋值后指向的地址是相同的,也就证明了引用类型赋值后指向的地址是相同的。
总结:
值类型(value types):每一个值类型的实例都有各自唯一的数据,也就是存储的都是值,且值类型的赋值为深拷贝。(存放在栈区、典型的有struct、enum、Int、Double等)
引用类型:(reference types):引用类型的实例共享其数据,也就是存储的都是指针,且引用类型的赋值为浅拷贝(存放在堆区、class和闭包)
依照以上的总结我们可以得出2问题的结论
按照通用的准则,当符合一条或多条以下条件时,请考虑构建结构体:
该数据结构的主要目的是用来封装少量相关简单数据值。
有理由预计该数据结构的实例在被赋值或传递时,封装的数据将会被拷贝而不是被 引用。
该数据结构中储存的值类型属性,也应该被拷贝,而不是被引用。
该数据结构不需要去继承另一个既有类型的属性或者行为。
那么为什么Swift3.0中要将String、Array、Dictionary改为结构体呢
因为OC是将对堆内存的管理抽象成了引用计数并依照其规则对OC对象进行管理的,结构体这种值类型数据是存储在栈中的,故用结构体可以减少对堆内存的创建和释放,从一定程度上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