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套人民币于1955年3月1日发行,当时第一套人民币已经基本统一了本国货币。
1950年代初期,解放战争对中国国民经济的影响逐渐消除,工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市场价格稳定下来。国家财政收支基本平衡,国库储备逐年增加,货币体系得到巩固和完善。但是,战争期间由于过度印刷和发行货币引起的通货膨胀并没有完全消失。为了适应市场上流通的纸币急剧贬值的情况,第一套人民币纸币的最大面额已从最初的100元增加到5万元。此外,单位值非常低。市场上大多数商品的价格为“万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另外,由于战时物资匮乏,技术条件差,第一套人民币纸币的纸张质量和印刷工艺较差,流通和磨损非常严重,防伪措施简单。不利于防止假冒。
为了改变第一套人民币面额过大的不便,提高印刷质量,进一步改善中国的货币体系,1955年2月21日,国务院发布了新版人民币(第二套)。恢复旧版本(第一套)人民币订单。该命令指出:“为了满足国家计划经济建设的需要和广大人民的愿望,在财政平衡和金融价格稳定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和巩固中国的货币体系,以便利自1955年3月1日起,银行发行了新货币(第二套人民币)并回收了旧货币(第一套人民币)...”。订单宣布将发行11种面额的新版纸币,分别为:1、2、5美分,1、2、5美分,1、2、3、5、10元。
第二套人民币与第一套人民币的兑换率为:第二套人民币1等于第一套人民币10,000。在第二套人民币发行后,第二套人民币将成为所有货币收支,交易估值,合同,合同,文件,凭证,账簿和国际清算的计算单位。第二套人民币发行前的所有债权和债务,包括国债,也按与第二套人民币相当的法定汇率计算和结算。所有第一套人民币均按法定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追回。
第二套人民币的设计由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罗功流,周灵钊,王世阔,张作栋,王一九,沉乃勇,吴志章,刘共同完成。这套纸币的设计始于1951年2月。1952年2月20日,香港礼宾府批准了1、2、5分,1、2、5和6种钞票的设计草案。辅助货币和1元优惠券。 1952年3月4日,当天批准了2元,3元和5元债券的设计稿,1954年12月30日批准了新修订的10元工农联合会的设计稿。人民币凹版雕刻是国内技术人员首次在国内外展示出自己的高水平。参加人物,风景,装饰品和图案雕刻的人包括吴鹏跃,林文义,刘国栋,李满增,赵亚云等,其中代表作品:2眼前的延安宝塔。元券和五元券的全国统一团体照都是由雕塑家吴鹏岳先生制作的。这套钞票上的中国人民银行的名称,元,角,分的面额以及大写汉字的数字均由正在工作的书法家马文伟撰写。当时在中国人民银行。
为了提高防伪水平,第二套人民币的印刷工艺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优惠券印在双面胶印板上;角样片印在凹版印刷的正面,背面印在胶印版上。人民币优惠券印在凹版印刷的两面。除了双凹版印刷外,具有最大面值的10元优惠券还使用了先进的多色接线技术。
首先,第二套人民币中没有设计3元的唯一面值。在圆形凭证的顶部,原始设计方案是依次制作四张分别为5元,10元,50元和100元的大面额纸币。 1952年初,中国向苏联提议,希望苏方协助印制这四张钞票,计划共印制40亿元人民币。苏联同意并根据此计划初步制定了生产计划。然而,在1952年10月,当时的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陈云同志就中央人民政府印制和进口第一批人民币大钞的现状向中央政府提出了建议。在台湾这三种面额将第二套人民币的最大面额限制为5元。这会大大增加台湾制造和散发伪造门票的成本,并减少伪造门票造成的伤害。同时,由于取消大面额纸币给流通带来的不便,建议遵循苏联卢布面额的设计,增加面额3元。中央政府经过研究后同意了他的意见,取消了三张大面额纸币的订购,转而委托苏方只印刷三元和五元纸币。并根据国内流通需求的增长,向苏方提出增加订货量,将原印刷总额从40亿元增加到45亿元。
由于新方案设计的面额大大减少,总面值增加了5亿元,使印刷工作量比原计划增加了三倍,给苏联安排生产带来了一些困难。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时间延迟,新添加的3元优惠券尚未完全重新设计。取而代之的是,原来的5元优惠券“井冈山龙源桥”的原始设计模式被直接转移,并在稍作调整后最终确定。 5元代金券更改为原来计划在10元代金券上使用的“全民大团结”模式。
1953年10月,中国与苏联正式签订合同:中国委托苏联印刷10亿元人民币3元代金券和5亿元人民币5元代金券。后来又增加了一些订单,3元优惠券的实际印刷量为1030.95万,5元优惠券的实际印刷量为9.08亿。
在第二套人民币纸币发行和流通之后,由于其精湛的印刷技术,出色的防伪措施以及对各个边境口岸的入境物品的严格检查和预防,最初预期“台湾方面会印制大量假票”没有发生。另一方面,对于由于流通中缺少大面额纸币而带来的不便的意见已经反馈给中央银行,并报告给了政府行政部门(国务院的旧名称)。
根据周恩来和其他中央领导人对此事的评论,中国驻苏联大使张文田于1954年9月30日与苏联重新谈判,希望恢复印制圆票。苏方原则上同意取代印度。因此,中央银行迅速进行了汇总票据的重新设计,以便尽快为苏联提供设计计划。 1954年12月30日,新设计的10元优惠券“工农联”的艺术品经政府行政部门批准。
经过谈判和协商,1956年6月14日,中国与苏联正式签署了打印10元代金券的合同。订购了第一批200元面额的10元面额的凭证,总面额为20亿元。 1961年3月24日,又订购了3亿份,总金额为30亿元人民币。到1962年6月30日,合同的执行已经完成,所有5亿张10元的优惠券都已到达中国。从那以后没有其他订单了。因此,10元优惠券的最终印刷量为5亿张,仅约为1953年版3元优惠券和5元优惠券印刷量的一半。
由于当时中国缺乏技术能力,无法自行生产水印钞票纸,因此用于中国印刷的第二套人民币钞票的水印纸必须从苏联进口。除主要使用无水印道林纸的仙纸外,中央银行还使用进口的苏制特种1号空心星水印纸打印1、2、5和1元钞票,以及2号特别五角星/云纹。混合水印纸。 2元纸币。
1955年3月1日,第二套人民币正式发行。当天总共发行了10种面额的纸币,即1953年版的1美分,2美分,5美分,1美分,2美分,5美分,1元,2元,3元和5元纸币。 1957年12月1日,发行了1953年版的10元优惠券。后来,为了提高印刷质量和争取自力更生,中国人民银行调整并更改了1953年红色1元券和1953年大豆紫色5元券的颜色和图案。凭证于1961年3月25日发行。分别于1962年4月20日发行了1956年的黑色1元人民币凭证和1956年的深棕色5元人民币凭证,第二套人民币纸币的正式版本从13张增加到13张。到最初宣布的13。
1953年的红色一元通票于1955年3月1日发行和发行,1956年的黑色一美元通票于1961年3月25日发行和发行,所有票均印在苏联第一特别票上。水印纸。这两种1元纸币是第二套人民币中相同面额的最明显设计变更。不仅脸部颜色完全不同,而且正面和背面的图案设计也明显不同。如此大规模的设计修改是人民币历史上唯一的一次修改。
对该设计进行重大修改的原因是:1955年7月发行1953年红色1元纸币仅四个月后,中央银行就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分支机构的报告,说大量流通的1元纸币褪色了这种现象非常严重,甚至破坏了脸部图案的完整性。中央银行立即向国务院报告了这一情况。周恩来总理的指示要求中央银行邀请中国科学院的专家对纸币进行技术分析和评估,同时指示公安部门调查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蓄意破坏行为。尽快。
经过技术分析,可以确定1953年的红色1元钞票变色和褪色的主要原因是油墨的连接材料性能差,在纸张上的附着力弱,特别是在松木制成的木箱中,柏树,雪松等,它们更容易脱落。在中国南部,人们经常将钞票放在木箱中进行存放。加上高温高湿气候的影响,变色和褪色的问题变得更加严重。技术鉴定还证实,在第二套人民币纸币的各种颜色的墨水中,红色墨水的稳定性最差,而黑色墨水的稳定性最佳。因此,一方面,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印钞厂改善油墨连接材料,改变油墨配方。另一方面,它建议国务院重新设计新的一元优惠券,以代替红色的一元优惠券。
在周恩来,李先念,陈云等领导的指示下,央行最终决定在新设计的1元优惠券上使用性能稳定的黑色墨水,并对新的1元优惠券的设计进行了一些更改:根据天安门大厦的正常外观,取消了原设计中天安门广场上的八盏宫灯,两条口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人民伟大团结万岁”。塔的两侧都添加了“世界”。正面和背面的蕾丝装饰也经过了完全重新设计。 1956年,新的一元券设计完成,制版开始。这是1956年的黑色一元代金券。
从1950年代末到1960年代初,中国和苏联在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问题上发生冲突。双方在两国官方报纸上公开发表了书面辩论,甚至发展为在国际会议上相互交流。台湾的拆除最终导致该联盟彻底崩溃。为了防止苏联使用手中持有的人民币印刷纸币来扰乱我们的经济,中国人民银行于1964年4月14日发布了《关于收回三种人民币门票的通知》,并决定从1964年4月15日。苏联在流通领域印制的1953年版3953、5元和10元纸币将在一个月内收回。因此,这三种纸币被大量回收和销毁,社会上留下来收集的库存非常稀少。如今,收藏家将这三种钞票统称为“苏三硬币”,这是人民币钞票的第二次收藏。市场上三种新产品的总价合计超过30万元。
在苏联开始印刷钞票时,中国认为依靠外国印刷大面额钞票不是一个长期的解决方案。条件成熟时,我们必须自力更生,掌握精密打印技术,并努力在中国打印所有人民币纸币。因此,我国在1956年设计并生产了一种新的5元钞票印版。正面的主要图案与1953年版的5元钞票相同,但为防万一,重新设计了底纹,花边和云纹图案的设计。将来将满足国内生产条件。自己打印。中苏关系破裂后,苏联的印刷纸币被暂停回收,这块备用的5元代金券印刷板派上了用场:1960年8月,北京钞票印刷厂开始印刷并投入生产。 。这是1956年版本的棕黄色5元优惠券。该纸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两种类型的水印纸,即特殊的1号空心星水印纸和少量剩余的特殊的2号固体五星级/莫尔混合水印纸(因为莫尔图案很像一只海鸥张开翅膀,被收藏家称为“海鸥水印”),产生了两个版本的“空心星水印1956年版5元”和“海鸥水印1956年版5元”,其中“海鸥水印版5元” “相对罕见。
此外,自1953年的5角纸币开始使用两种类型的纸张,即特殊的1号空心星形水印钞票纸和家用非水印钞票纸,“空心星形水印5角”和“无水印”“ 5个角落”两个精致版本。没有水印的角的打印量相对较小。这些版本在纸币收集领域被收藏家普遍认可,并被包含在第二套官方人民币品种中。
第二套人民币设计主题具有清晰的主题,先进的生产工艺,合理的面额结构和协调的图案颜色。它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风格,体现了中国革命的战斗过程,是各族人民和工农联盟的大团结的主题。这套纸币的面额以四种民族语言印刷:汉,蒙古,藏语和维吾尔语,这在少数民族地区很方便流通。无需像第一套人民币那样为少数民族地区设计特殊版本。它受到了所有少数民族的普遍欢迎。该人民币是共和国第一个完整的实用货币。它的发行和发行消除了战争年代通货膨胀的残留痕迹,并在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