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与北,与爱有关。
文/玉辞心
玛格丽特小姐的南方,是她心中的天堂,沐浴着阳光的温暖,生机盎然,安逸祥和。
桑顿先生的北方,是他心中的希望,在快节奏下的步履匆匆,周转于事业人事之中,活力紧张。
这正是电影《南方与北方》所表现出来的地域差异。
BBC的这部剧集充满英式特色,刻画了十九世纪英国工业与手工的矛盾,正是它所表现的南方与北方,一个安逸舒适,一个紧张劳作。
这部作品还有很多丰富的元素,譬如当时英国教会牧师的信仰危机:玛格丽特的父亲被迫来到北方谋生;譬如军队军官对士兵的虐待所造成的兵变:那场轰轰烈烈的罢工运动;譬如白手成家所挣得的资本家身份:桑顿窘困的曾经到后来经营这一家工厂,每一处都难以忽略。
然而,真正打动我的,还是爱情。
玛格丽特初次见到桑顿,是搬来北方后在他的工厂里,漫天飞舞的棉絮,还有他那张英俊但阴沉的面容。
初次的相遇并不美好,桑顿对带来烟斗的一名工人勃然大怒,大出手脚,这在玛格丽特看来实在是不能容忍的暴行。
这为后来他们之间的误会埋下了根基。
桑顿作为玛格丽特父亲的学生,需要到家中学习拜访,这使他们有机会接触,多次的谈话玛格丽特对桑顿的偏见并没有消除。
玛格丽特小姐是有主见,有性格,骄傲的人,虽然她的家庭并不富裕,但是却不虚荣并且真诚,这也是桑顿对她欣赏的原因。
桑顿先生为人正直,尽管玛格丽特口口声声说他不是个绅士,可是她不理解,之所以对那名工人出手,但是为了整个工厂上百个工人的生命负责,并非是无情暴力。
而且,桑顿待人彬彬有礼,宽容大度,并没有傲慢与纨绔。
当玛格丽特哆哆逼人的时候,他并没有表现出暴躁,而是被人误会后的无奈。
桑顿是穷苦出身,看惯了世间冷态,所以他一丝不苟。但这并不代表他不绅士,他对待任何人一视同仁,就像玛格丽特对别人说的那样:“桑顿先生是个好人。”
桑顿表面冷漠,实则内心火热,当面对玛格丽特的时候,有着隐藏不住的温柔。
工人罢工,矛盾激化,这是桑顿先生对玛格丽特小姐感情的一个转折点。面对会集于桑顿门口的工人们,玛格丽特挺身而出保护了桑顿先生。当然是毫不犹豫,是她的性格使然。
桑顿以为玛格丽特也是对他有情的,于是鼓起勇气向她求婚,却被她拒绝。玛格丽特对他的偏见还没有消除,认为他在嘲讽。
然后便是冷战和沉默。
偶尔桑顿的拜访也因误会而告终——玛格丽特的弟弟尚被海军悬赏,为了探望病重的母亲,弟弟冒险而来,他的到来以及玛格丽特为隐藏其身份的闪烁其词、可疑举止,都让桑顿误以为玛格丽特早就心有所爱。
这是误会的加深。
为保护弟弟,在母亲葬礼前,玛格丽特连夜送走了弟弟,在车站前的深情拥抱被桑顿撞到。玛格丽特无措,却不能解释。弟弟的身份被一个无赖认出,弟弟出手打了无赖,导致醉酒的无赖死去。警察追查此事,询问玛格丽特,桑顿以他的名誉和地位保护了玛格丽特。
桑顿虽然目睹了那晚的拥抱,却不怀疑玛格丽特的人品。
父亲死后,玛格丽特没有了留在米尔顿的理由,于是雪中告别的一幕出现了——桑顿立在门前,眼含难忍的泪水,目送玛格丽特的马车远去,他默默祈求——Look back, look back at me! 但玛格丽特没有回首。
这是剧中我最心动的一刻。桑顿说回头看看我,却只看到了玛格丽特的背影。
玛格丽特和她的教父贝尔先生回访了故乡希尔斯顿,在那儿她不满当地人对米尔顿的偏见,她突然意识到,所有有关南方希尔斯顿的事都已经是以前的事了,只能留做怀念了,她“再也回不去了”。
所以,她说。
we can't go back.
她意识到,潜移默化里,有什么东西真真地改变了。
即将不久于人世的贝尔先生将所有的财产留给了玛格丽特,包括在米尔顿的产业。在得知桑顿先生的工厂陷入停产的困境时,玛格丽特有了一个“商业计划”。
分离使得桑顿和玛格丽特倍受煎熬,也认清了自己的真实感情,思念与日俱增的玛格丽特去米尔顿“谈生意”,而桑顿先生却往希尔斯顿寻找玛格丽特曾经的玫瑰花圃,在火车站,两颗相知相爱的心终于贴和在一起……
两个人的心灵终于交融在一起。她放不下他,他心里一直有她。于是,误会消除,有情人终成眷属了,他向来坚毅的眼睛里流露出的无比柔情,她与他深情的一吻……
影片最后三分钟,两个人才有了甜蜜的时刻,这是最美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