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我去学校门口,和儿子电话沟通,他本来说好的愿意参加下午足球社团训练,可是现在又说不想参加了。
我第一反应是烦躁,郁闷,想冲儿子发火。
我的想法是,1说好的事,不能随意反悔,遵守诺言是优良品质,说话不算话,就是失信于人。
2这么好的踢球机会,为什么不愿意参加,估计又是害怕陌生人,害怕教练的拒绝,害怕高手竞争。
这都是我不愿接受的,因为对将来的发展有很大负面影响。我要想法培养孩子的勇气、钝感力。
我按下应激反应,首先表示理解孩子的想法,到陌生环境,遇到高手竞争确实让人不舒服。
然后,我让孩子想一想,周末早上和我拉勾的约定,试图用遵守诺言来打动他。
后来我又提醒孩子,给自己大脑内的恐惧想象,贴个标签,并用它过去对卫生间内恐惧的事情做类比。
再提醒他如何避免一叶障目,多想一想足球带来的快乐,健康等好处。
后来,我坦白地告诉孩子,我现在感觉难受,心情不冷静,我们先放下电话,冷静一会儿再来打电话,用拖字诀,希望事缓则圆。
拖到两点钟,我又提醒孩子如何启动第三种选择,可是这时候儿子的理性大脑好像一点都不起作用,根本没法启动第三种选择。
接下来我尝试激将法,让他想一想,去掉所有的课外活动,全部集中学习刷题,试图用足球的紧缺感来激发他的兴趣。
我给他打比方,就像吃饭一样,他现在变得很挑剔,如果只给他吃一种饭,他就会知道丰富多彩的食物是多么的美好。同样,现在课外班的选择上,我们给了他太多的选择,让他不懂得珍惜。
后来我自己想出第三种选择,我们各让一步,他可以不上场踢球,但要在球场旁边观看,看看学校足球社团到底是怎么训练的?都有什么人参加?在现场观看的时候,思考一下自己想象中的担心是否是多余的?这也符合心理学中的暴露疗法和脱敏疗法。
最后还是这种各让一步的第三种选择起的作用,儿子同意换好衣服去现场看看。
再后来,我电话联系不上他,我猜测,他已经上场踢球了。
果不其然,到四点钟,我去学校门口接他。
孩子告诉我,他虽然迟到了一会儿,但是全程参加了训练,社团一共十多个人,各个年级都混在一起,虽然有高年级的,他有一次还抢断了一个球,射门一次。
我鼓励他,这就是很大的进步,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学校足球社团训练,万事开头难,他已经开始在教练和队友面前展示自己,这是一个好的开端。
到了吃晚饭的时候,孩子又同意继续参加剩余四天的全部训练。
我们感到很开心,一块石头终于落地。
希望儿子抓住这四天训练的机会,充分展示自己,锻炼自己,争取下学期能够正式进入足球社团,取得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