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一些基金投资的想法,有可能讲的不好的地方,请多多包涵。 我们理财经理基金营销过程中常遇到的一个情景是:
基本到亏钱的时候我们就友尽了,或者以后类似的产品就没法开口了,因为客群关系,银行客户的整体投资风格都是偏保守的,整体投资水平都是非专业的,所以才会选择到银行来进行投资。所以,我们的难点就来了,怎样去帮中风险,乃至中低风险的客户配置权益类产品,难道就是总行推一个产品我们就去卖么?显然不全面,我们虽然有各种理论和数据支撑着权益类投资乃至债券投资中长期看是显著跑赢理财收益的,但实际我们的投资体验却不是这样的,鲜有跑赢理财复利的收益,那下面我就来讲讲我的一些想法。
第一,债券基金为什么要配置?其实个人目前不是特别建议配置债券类基金或者说单独配置纯债类基金,债基在过往中能够取得比较好的年化收益的原因在于中国过去十几年来实际利率一直在走低,这是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结果,而债基的收益基本和实际利率的走势成反比,同时中国目前利率持续下行的空间已然不大,单债基加上一定的认购手续费,能跑赢理财的概率并不大,而对于纯理财客户来讲,基金跑不赢理财就是最大的风险,并且对于这类客户后期又不能简单通过转成股票基金进行收益增强,所以销售单笔纯债类基金其实和销售单笔股票基金一样容易友尽。但债基的配置逻辑在于提供一个收益安全垫以及收益波动的投资体验,让客户去慢慢接受市场带来的收益不确定性,同时降低基金投资的整体波动性,以便在市场很差的情况下降低资金整体的回撤,提升客户持有体验。
第二,怎么去销售偏股型基金?首先我觉得我们要有经济学思维,经济学思维包括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市场估值、政策导向,宏观经济形势就是经济的基本面,市场估值就是看大盘整体估值是贵还是便宜,政策导向就是国家层面对于资本市场的态度。经济学思维虽然不能指导短期操作,但是可以为中长期操作提供理论支持,也就是投资大方向对了后,能帮助客户赚钱的概率就大了很多,就很容易形成正向反馈,以便于后期更好的进行沟通并提升权益类资产配比。但是当行情特别好的时候一定要留一个心眼,比如2007年和2015年卖的基金是卖的很好,也很好卖,但客户买了后体验很不好,高位被套。虽然每个投资者都需要为自己的投资决策负责,我们也都无法准确预测市场走势,但我们能做的一定是做好投资者风险教育工作,同时利用自己的经验和宏观思维结合经济周期理论指导大致的投资逻辑和配置比例,提升客户基金持有体验,也能让客户感受到我们的专业能力。
第三,我推荐从来没有基金投资经验的客户从基金定投做起,而且做定投金额不能太少,一个月300的基本没有什么效果,建议1000起投,投资品种可以以宽基指数为主,核心蓝筹为辅,这样就能积累我们基金投资的基础客群。有了一定的客群基础后,再适当择时,在市场相对低估的时候选择加大定投并辅以单笔投资。偏保守型的客户可以适当配置偏债混合基金,风险承受能力可以的客户可以配置偏股混合基金和股票基金,非专业人士谨慎推荐主题基金。这样客户整体的持有体验会比较好,我们后期的维护压力也会小很多。一段时间等市场好起来后,有一些客户会有赚钱效应,他们中一部分会成为我们比较忠实的客户,这样就容易进行更深度的挖掘。
第四,二八股债平衡策略是目前除了定投之外较为好的一个让客户初次体验的模式,虽然不推荐单卖纯债基金,但是搭配一下的话债基至少还能有一个不错的安全垫,能够给我们后续操作带来空间,减少客户实际亏损的风险,所以认真研究下二八股债平衡策略可能是一个比较不错的让客户接受基金投资的方式,同时也能逐步接纳客户的理财资金,便于基金的保有量规模做大。
第五,有没有一种可以闭着眼睛随时投资的全天候策略,我觉得其实并没有。市场变幻莫测,客户在银行买基金其实基于的是对我们理财经理的信任,虽然基金盈亏是市场风险,但是目前客户对于基金投资风险的认知其实并不到位,一方面是我们理财经理专业度的问题,另一方面是目前银行代销机制本身的问题,理财经理并不能因为客户盈利巨大而获得相应的业绩提成,所以导致理财经理目前的销售行为比较短视,以流量为主,这也是需要整个基金代销行业所共同改进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做好两个事情,正确投资理念的引导和持有期间体验的维护,一定不能为了冲业绩而不在充分揭示风险的情况下让客户重仓配置权益类产品,特别是那些本身风险承受能力不是非常强的客户,这个是需要我们理财经理重点去做的。
最后,债券方面推荐关注姜超宏观债券研究,股票方面推荐关注李大霄,也建议大家关注我行每期的财私投资策略报告中的宏观分析和大类资产配置推荐,相信会对于我们销售带来帮助。以上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交流,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