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2日 晚 于寝室
今天我23岁了,内心变得异常芜杂,但我不想有更多的情绪吐槽不满的现实。夜已深,情绪过于泛滥无异无病呻吟。新的一年,首先想接受自己的蠢俗,为了证明自己的特立独行,感觉神经都快蹦断了。其次就是认清现实,付诸行动,让内心少些纠结,让生活怡悦朗静。
这是我在23岁生日这一天在日记本里写下的文字。总觉得生活要有仪式感,那么就以这段文字作别过去爱钻牛角尖而把生活弄得一塌糊涂的自己,开始自己不拧巴的新生活。
一、总是觉得自己是特立独行的猫头鹰,在黑夜里寻找光明
2013年6月,我高中毕业。高考分数只是多了云南省二本划线的分多52分,收到了重庆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的录取通知书。但这不是我想要的结果,我本来的目标是考一个免费的师范大学。这样既圆了自己从小到大的教师梦,又能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因为父母二人都务农,妹妹也在我高三毕业的时候上高三了,如果自己复读一年,家里必须同时承担两个人上大学的费用。
当时少不更事的我把高考误认为了改变命运的唯一方式。怀着不甘而一再请求父亲允许自己复读一年。令我意外的是,父亲没有加以劝说阻拦,只是叮嘱我,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不管结果如何都不能后悔。而我还信誓旦旦的向父亲保证,我会考上免费师范,上了大学尽量独立。那时父亲听了我的话笑而不语,当时不明白父亲那样的反应,但是后来复读结束后我就懂了。
回到学校复读起,我以为生活轨道就像各种励志文里写的那样发展:经过痛定思痛之后的卧薪尝胆,最终在高考取得高分,如愿圆了自己心仪的大学梦。
然而,事实的发展远非预想那么如意。
整整复读的一年,每天都有各种内心戏。
比如回来复读是不是错了?是不是本来自己的能力就那么多了?万一考不上怎么办?那时候最害怕放长假的时候回家,害怕熟人问我怎么不去上大学?
又比如每次考试都想考第一;每天中午都只能假装很刻苦的睡在教室;自己会把许多无端的压力给自己、考试考差了希望父母老师痛骂自己,可一旦父母老师稍稍言辞不善,还未批评就开始受不了……
最让后悔的还是当时自己还在人前总是装出一副“我早已荣辱不惊”的模样,而人后却是“我要考高分,我要考高分”的呐喊。
久而久之,这不以为然的得失心理被自己慢慢累积。便变得容易在考前焦虑,这焦虑引起的不良后果全反应在了最后的高考。
2014年6月7日,数学考试结束的下午,我却陷入了“好像自己忘记涂选择题答题卡”的忧虑中。那晚一直半醒半睡到天明,一起床我就觉得自己眼睛疼,还头重脚轻,状态不佳。
幸好当时父亲来陪考,他试着转移我的注意力。跟我说“年轻人就算连续失眠一个星期也不会有任何问题的,没事,放轻松……进考场前在操场上走了好几圈”。就那样再一次高考结束了。
对于结果,我还是很在乎。这直接导致了我后来上大学后整整一年不知不觉的自暴自弃,后知后觉的自生自灭。
二、总是觉得自己像是只萤火虫,在黑夜也要绽放光明!
知道自己的高考成绩时是遗憾兼幸好的复杂喜悦。
遗憾自己的分数虽比去年整体提高了82分,但是只高出一本线23分。依旧报不了“211”免费师范高校。
同时却暗自庆幸“就算自己考得再差,至少上了一本。况且身边还有许多复读同学的情况比自己差多了。
比起知道分数的喜悦,那时的我更在乎自己会被哪所重点高校侥幸录取。
最后的录取情况出来,我心存的侥幸破灭。我被西南民族大学录取,与重庆师范大学都是二本的院校。更糟糕的是我带着虚荣心听了许多人对我被录取情况的评价后,我否定了自己之前的努力,甚至到了怀疑人生的地步,开始对大学生活无感。
认识我的朋友那时大致对我被录取一事的看法莫衷一是,大概如下:
“你这算是白复读一年,白考那么考的分了,我查了一下高校排名,西南民大的还没重师大高呢?”
“你怎么当时没报云大呢,云大今年的分降低了,比你分低的都被录取了。你呀,太可惜了”
“云大之少也是211呀,你又喜欢当老师,还不如当初报云师大呢”
……
以上的话我全听在心里,我也在想“为什么五个一本平行志愿中,偏偏被第三个西南民大录取了。”我那时心里想得最多的便是:命,这都是命啊!
那时的我却没把另外这些话放在心上:
“没事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复读一年的过程多好呀,认识了一批新同学。况且只要自己优秀,到哪里都能脱颖而出的”
“再好的学校都有学渣,再差的学校都有学霸。况且你的学校也不算差,而且你可以通过考研改变你的学历”
……
这些话都选择性的被我忽略了,当时把导致坏结果的归因总结为运气,而不是分数低和自己能力的我,陷入了愁眉苦脸的消极中。最闹心的是,还不敢告诉父母事实。加之父母还请了村子里面的人吃大学饭,庆祝自己被一本学校录取。到了现在才发现,不是父母接受不了自己的女儿以一本分上了二本院校,而是自己接受不了。
经过一个假期的心理调整,我抱着自己要成功从二本院校逆袭的心态只身一人去到成都上学。
只是后来的剧情也没有鸡汤文那样发展,甚至出乎意料,而且意料是惊吓。
入学后,发现有位来自内蒙的同寝同学与自己情况一样。不过她是来了学校一个星期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学校是二本院校。当她知道情况后,每天的日常就是气急败坏的吐槽学校的各种不好。
定力不够的自己便附和她一起吐糟学校,甚至还佯装自己大度,把自己的经历当成笑谈分享与她。
想不到的是,她却真的在我身上找到了安慰。她说,内蒙云南考的卷子一样,你的分数在我们内蒙都可以报“985”了,你还多浪费了一年,我心理平衡了。她还说“我心疼你”
而我好不容易调整好的心态早已在一天一天的吐糟情绪中消磨殆尽。
于是我开始无心向学,热衷社团活动来消磨时光。上课从来都是不在状态,每天都在日记里摆弄文字、怀疑人生。
夜深人静的时候,也会想起以前的自己。以前的自己会全身心投入学习中,课后练字看书练普通话学英语。甚至因为发不好2的发音能早起去无人的角落练习。
相比以前的自己,大一时候的自己就是自己从前最讨厌的模样。甚至看见隔壁寝的一位同学总是经常待在图书馆学习,就会不屑的跟身边的室友说:“现在都大学生了,还这样死读书,真是不喜欢”。而我真正心理却是对她钦佩不已,自己说那些话,完全是安慰和麻痹自己。
整整大一一年,我都是“人前洒脱散漫,人后总是在心里与自己打架”的状态浑浑噩噩度过的。
直到大一结束,开始大二的生活。身边包括曾经和自己吐糟学校的同学都拿到了奖学金也过了四级。而自己不仅没有拿到奖学金,而且没过四级。
那一刻我才意识到自己成了青蛙效应中的那只青蛙,在无知中走向死亡。突然发现,人其实最害怕的是在不以为然的消极情绪中不知不觉地堕落,反而不是突如其来的重大事故的心理打击。
我意识到自己问题后,我开始停止了抱怨。慢慢学着接受现实,并开始进入学习的状态。闲暇时还去做兼职,买点东西给父母捎回去。
但我想说的是,我尽管走出了那些坏情绪,也付出了相应的努力,但是我并没有像鸡汤文里写得那样一旦开始努力,就有了立竿见影的成功。
有时还是会遗憾自己高分低就,只是会用学习、听歌、跑步等来分散注意力。我也没有在醍醐灌顶的努力后就考了专业第一,我也就在大二结束的时候拿了二等奖学金。但是在哈尼新年时用自己的奖学金给父母买了新衣,父母收到衣服后很开心。那时,心里有从未有过的成就感。
现在我慢慢明白了一些道理:
有些东西生来就是不公平的,一旦陷入盲目的攀比,只会徒增烦恼。乱了心,扰了身,坏了生。以前我就一度懊恼过自己的出身,为什么别人上大学都能无忧无虑,完全不用担心经济问题。而自己不仅要贷款,还要经常兼职。现在回过头来才发现,这其实也让自己获得了许多成长。只要不与人盲目攀比,便会在知足中守住属于自己的幸福。
一个人能创造多少往往取决于能接受多少现实。
心生万物,当我们的内心是消极时,我们会觉得整个世界都与自己为敌,而当我们的内心是积极时,我们会觉得每一缕阳光都带着笑意……
我想以我最近日记里的一段文字作结:
2017年5月12日 晚 于图书馆
曾经的我在陷入自卑无法自拔的时候一度喜欢看各种鸡汤,然后将自己对号入座于里面的各类逆袭人物,用阿Q似的精神胜利法来鼓舞自己。
一直到现在,我都不全盘否定鸡汤。只是现在发现:耽信于鸡汤会使自己虚胖,而不是强壮;容易越来越煽情而不是煽智。
一个人最幸福的莫过于做最好的自己,而最好的自己的状态就是心安好的时候。心若不好,万事纠结;心若安好,人自精彩!
本文正在参与从心,遇见幸福 | 一次可以朗读与听见的心理专题征文,你也来吧!
心理专题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