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Day13】

早上好,伙伴们️

自律即自由

今日️早安语:

我见:放得下,是因为能看得开。而看得开,要仰仗于两个方面:一要心足够大,一要阅历足够沧桑。其实阅历沧桑了,心也就大了。概括一点上,就是心要辽阔。心辽阔了,人生才能辽阔。—蔡澜

我思:

看开,真的是一种能让人身心保持平静,乃至愉悦的方式。而真正看开的人真的很少。

但我认为,“心足够大”和阅历足够沧桑”并不是等同或正比的事情。

毕竟,阅历、沧桑只是信息量,并不能决定模式,不能改变人。

那模式是什么呢?

每个人在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执念,面对执念以外的事情,我们其实都选择了“心大”。这就是最初的模式。

比如读书时,我们自恃是学生,很多人从不思考赚钱省钱;工作赚钱后,我们又自恃是纳税人,开始不思考学习提升;未有子女前我们对教育学不咸不淡,有了子女后我们疯狂汲取教育学的营养……

这些就是执念,以及执念带来的思考与行为模式。

是谁规定学生不能赚钱?是谁规定纳税人不能回头学习?是谁规定养育子女一定要或一定不要做什么?

人生,不是铺好的道路,而是荒野啊!

试问如果不是铺好的道路,哪里会有“看得足够多”一说?

君不见,连贝爷都不敢在野外挑战时不带上摄影和医疗团队。

但在这样充满可能性的世界里,我们依然会为自己选定道路。当然,好还是坏,都是自己选择的,旁人不应有任何评论。

有人容忍自己的平庸,年纪轻轻就接受了现实,兢兢业业地做着世上不起眼却又极为重要的事,并自得其乐。

也有些人,年纪轻轻,就能心外无物,醉心于自己的思考,而且能贯穿一生,为人类前进的方向指明道路。

那么这两种人中间,是不是还剩下一条路,或是极有限的道路呢?

不是,人生除了这两条路,依然是一片荒野!

那么,既然如此,怎么可能“看得足够多”呢?

这些人都不是看够了,只是看清,看破了。

而不断挣扎的我们,只是没有看破自己的执念罢了。

而看破的方法很简单,仅仅是接受“这不过是大千世界中,符合规律而必然发生的事情”这个事实,然后采取相应的、符合规律的行动而已。

就如朱熹老先生所说,“灭人欲,存天理。”

如果不说得那么无情的话,用王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也许更能为人所接受。

我们懂得道理,但不践行,做不到“知行合一”,往往就是因为各种情绪在作怪;更有趣的是,当我们最终不能践行而导致恶果时,又会责怪自己当初为什么不认真对待。

如果想要看破,那么,道理在那里,我们就要践行;如果不践行,那就是我们选择了不践行,本来也就必然会出现不好的结果,这是符合因果、符合天理、符合算法的,其实这也是在践行道理本身。,依然是知行合一。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除非你是哲学家与最前沿的科学家。一切都只是按照算法在运行。

那么就走出思维的迷宫吧。从此每一件事的发生,对你我而言都将无比清晰。理解其中的因果,坦然接受,那便是看开。

解读人:阿冷

发起人:莫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