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父母用自己全部的认知去教育孩子最好的情况,孩子也不会超过父母;若父母对孩子的灵魂心怀敬畏,只是给予关注陪伴而不打扰孩子,自然会成为大众眼中的奇迹。你走过去的弯路,可能正是孩子未来开拓的蓝海。
孩子的出生是来引领我们回归心灵的生活。培养一个天才很容易,父母只要不用自己僵化的、自以为是的头脑试图教导孩子即可。
特别爱早教的父母,不停的跟孩子说话,要孩子辨别颜色形状,教给孩子各种事物的名称,反复要求孩子懂礼貌,说''你好'',''再见'',''阿姨好''。知识早晚都能学会,但孩子内在神圣的成长节律却被打乱了。
最好的教育就是不教育。在爱的陪伴下不打扰,就是对专注力最好的培养。
每个人成为自己现在的样子,都有很深的原因,我们可以不理解,但要对现状有一些尊重,避免妄自尊大,用自以为是的''正确道理''去改变他人。
相信''信任''的力量。孩子不吃了,就收碗,不问饱不饱;玩就敞开玩,不必到点就睡,累了自然倒头就睡;说热,就给他脱衣服,信任孩子的判断。学习也是一样,他说掌握了,就不唠叨。
试图训练孩子守规则的父母,如果训练过程中切断了爱的流动,让孩子受苦,那么规则对孩子就意味着痛苦,一旦脱离了惩罚或奖励!他便不会自愿遵守规则。
给孩子的爱,再多也不为过。
爱本身不存在''过度''的问题,真爱永远不会过多,就像储蓄再多的金子也不会变成铁块一样,自由同样也是多多益善,越自由的孩子,越智慧,活得越精彩,至于溺爱它是家长的需要,而不是孩子的需要,也就是说溺爱是家长在满足自己''内在缺爱的小孩'',并将之投射给孩子,跟孩子真实的需要,并没有关系。以''溺爱''自居的家长,其实看不见孩子的真实需要,更何谈爱孩子。
真正让智力发展的不是知识,而是体验体验,才是滋养孩子精神胚胎的养料。人的痛苦来自于心与脑的割裂,我们因莫名的恐惧活在各种限制性信念之中,也忍不住切断孩子与事物的链接,狂妄地告诉孩子:不用去体验了,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世界就是这样。
给孩子空间,让他自由感受,体验各种事物,别用我们狭隘的头脑来限制孩子无限的可能。如果把我们对世界的认知都教给孩子,孩子如何比我们优秀?
只要不是危险品,让孩子自己去体验,比如糖果的美妙滋味,吃多了会有什么感受?电视、iPad带给人的体验,与真实的大自然带来的体验有何不同?孩子直接与事物建立联结,不被家长横插一刀,才会拥有生命的广度和深度,感受到活着的意义。
共:990字